首页
第05版:体育

匹克球渐成健身新宠

本报记者 张宽

长春市会展中心2号馆,没有比赛的紧张角逐,却依然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啪嗒”声——这是天天匹克球培训中心日常训练的热闹场景。此前,这里曾举办了高水平匹克球专项赛事,“匹克球热”仍在延续,越来越多市民走进训练场,将匹克球变成日常健身的新选择,让北国春城的运动活力持续绽放。

上午9点,培训中心的6块塑胶场地已全部“满员”。场边,刚结束基础动作训练的市民刘阿姨正跟着教练调整握拍姿势,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以前,退休后总在家待着,浑身不得劲,听邻居说这儿有匹克球训练,来试了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现在每天雷打不动来练1小时,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睡眠质量都变好了!”刘阿姨说。不远处的双打训练区,几位年轻的“上班族”正组队练习跑位补防,默契的配合引来场边的掌声。“平时久坐办公室,肩颈问题特别严重,打匹克球既能活动全身,又能释放工作压力,现在我们部门好几位同事都跟着来训练了。”市民张先生一边擦汗,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刚掌握的网前截击技巧。

“赛事是‘引子’,让更多人认识了匹克球;而日常训练才是‘根基’,能真正让这项运动融入市民生活,帮助大家锻炼身体。”长春市天天匹克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美娜在训练场接受采访时表示,赛事结束后,培训中心迅速调整运营重心,针对不同人群开设了多样化训练课程,既有面向老年人的慢速基础班,也有针对青少年的技巧提升班,还有为“上班族”设计的晚间速成班,“我们安排了8名专业教练轮流指导,从握拍、发球等基础动作,到双打战术、临场应变等进阶技巧,全方位帮助市民掌握这项运动。目前每天参与训练的市民超过50人,周末更是要提前预约才能抢到场地。”

在训练现场,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还是刚上初中的学生,都能在球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教练会根据学员的身体状况制定训练强度,让大家在安全运动的同时,切实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很多学员刚开始连球拍都握不稳,练了一两个月后,不仅能流畅完成对抗,体重降了、体能好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张美娜说,“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匹克球成为长春全民健身的‘新名片’,未来培训中心还计划走进社区、学校开设流动训练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匹克球训练,让更多市民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