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特别报道

施良技 养良田 增粮产

本报记者 王春胜

寒意渐染田野,农业大县农安沉浸在秋收喜悦中。作为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的产粮重地,农安坐拥623.1万亩耕地,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阶段性水平。

近年来,农安县大力推广高质高效保护性耕作,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粮食丰产,实现农民增收。

在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秋收工作已接近尾声,铁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两台收割机轰鸣作响,驶过之处,玉米地里留下一层厚厚的秸秆,为合作社后期进行保护性耕作处理做足准备。2009年,从第一台免耕播种机下地作业,合作社就此走上了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之路。在农安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合作社不断更新农机设备,运用秸秆覆盖条耕、宽窄行免耕播种、苗期深松追肥等技术进行高质高效保护性耕作,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农民心里也有了底。

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村民樊丽介绍,去年每公顷产量达1.2万公斤,今年提高到每公顷1.7万公斤左右,确实是高产了。每年铁有农机专业合作社都会拿出部分土地作为试验田,分别利用灭茬起垄、高留茬还田、秸秆归行、秸秆归行后条旋等技术在秋收后进行整地作业。经过多年的对比实验,秸秆归行后条旋不仅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还能减少生产成本。农安县铁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勇说,从一开始的1000公斤化肥到现在的800公斤,节省500-600元。

在刚刚收完粮食的土地上,农安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随机框出了4平方米的土地,测量机收粮食损失率。

据统计,2025年农安县共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480万亩,投入保护性耕作作业的免耕播种机数量达到4800余台(套),条耕机1300余台(套),深松机1700余台(套),收割机2000余台(套)。目前,全县秋收已基本完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