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专刊

技燃吉林!近千名选手逐梦巅峰

——解读吉林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五维”密码

本报记者 聂芳芳 通讯员 吴东辉

信息通信传输线路赛项比赛现场。

数据安全管理赛项比赛现场。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比赛现场。

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比赛现场。

建设建材系统焊接赛项比赛现场。

游泳救生员赛项比赛现场。

数控加工中心操作赛项比赛现场。

红色故事历史文化讲解员赛项比赛现场。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赛项比赛现场。

职工心理服务赛项比赛现场。

吉林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于11月14日到16日,进入关键决赛阶段。在这里,我们看见“竞技维”上速度与精度的硬核碰撞,焊接火花、机器人运转,每一秒都是实力的较量;触摸“匠心维”里细节铸就的极致,从人参鉴别到汽车维保,从快递穿梭到指尖精工,方寸间皆是坚守;见证“成长维”中以赛促学的蜕变,托育师的温柔、教师的智慧、讲解员的深情,在比拼中愈发闪亮;感受“创新维”里思辨迸发的活力,直播带货的巧思、集体协商的智慧,让技能焕发新光彩;更动容于“温度维”下赛场内外的双向奔赴,每一份拼搏都被看见,每一次成长都有回响。

成长:以赛为媒,淬炼专业锋芒

托育赛项的赛场上,没有“剑拔弩张”,而是充满了温情。选手考核涉及婴幼儿生活照料、婴幼儿卫生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意外伤害应急处置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选手的专业素养与爱心耐心。

“托育不是简单的看护,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引导都要基于儿童发展规律,赛场的压力让我们更快发现自身不足,也能敦促自己把专业知识练到熟练于心。”参赛选手走出赛场后感慨道。这场比拼不仅是技能的检阅,更是托育从业者精进服务、守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奋进之路。

小学青年教师赛项中,选手们精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呈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精彩的教学实践。从精准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课件设计,到兼顾互动性与实效性的课堂讲授,从应对突发提问的临场应变,到基于学情的个性化指导,选手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方法,展现新时代教师的专业风采。

红色故事历史文化讲解员赛项的赛场,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选手们围绕红色故事以及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展示自己的职业感悟和独特才艺;在自选讲解环节,参赛选手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所在地区代表性人物和红色精神进行精彩讲述。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到历史名人的传奇人生,从古老建筑的背后故事到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选手们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领略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次备赛都是一次深度学习,为了讲好一个红色故事,我们要查阅大量史料、走访革命旧址。赛场的比拼让我们更懂得,‘讲解’不是机械背诵,而是用真诚与专业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句话道出了参赛选手们的心声。以赛促练,讲解员们在淬炼中提升传播能力,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匠心:于细微处,雕琢极致追求

在人参鉴别加工赛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人参香。选手们俯身于操作台前,手持放大镜,凝神审视每一支人参的品种、等级,芦碗、艼须、纹理与色泽,尽显对传统本草智慧的传承。

在这一赛项中,选手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真伪判断、等级划分与加工处理,稍有一丝疏忽都可能影响药效与价值。

走出赛场,来自吉林敖东延边药业有限公司的选手祝鑫说:“野山参的芦碗要密、皮要老、纹要深,每一处细节都是人参岁月的见证。其实我们做的不仅是鉴别,更是一份匠心、一份责任。”

与此同时,在快递员项目赛场,节奏陡然加快。选手们面对“多物品收寄”“派送路线设计”等任务,迅速进入状态。

“不仅要快,更要准。路线需要减少空白里程,派送每一个件都有时间要求,可谓处处是细节。”参赛选手们坦言,这份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脑力与系统思维,参与此次大赛让自身能力得到了检验和提升。

转入建设建材系统焊接赛场,电弧闪烁、焊花飞溅。选手们全副武装,手持焊枪,在钢板与钢管之间“绣花”。本项目要求完成板材接仰焊、碳钢管对接垂直位焊、不锈钢管对接水平位焊等高难度任务。

选手们需在高温、高噪环境下保持动作稳定,同时严格遵循安全规程。每一道焊缝的宽度、深度甚至颜色,都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焊接不只是连接金属,更是毫米级的匠心体现。

完成比赛作业后,选手们摘下护目镜后,可见额角沁出的细汗。该项目裁判长郑秋林说:“随着大赛的每年举办,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真正起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赛区,气氛静默而紧张。选手面对故障车辆,不使用诊断仪,仅凭万用表、维修手册与逻辑推演,便要排查出高压系统、电控单元等部位的复杂故障。

该赛项技术保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普及阶段,高效精准地排除故障能力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安全、维修效率、用户体验。比赛高度模拟实战场景,选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严谨的故障分析能力与规范的安全操作意识。故障点可能隐藏在任何一段线路、一个接插件背后,选手们必须像侦探一样,从庞杂的系统里找到那根“断了的弦”。

竞技:同台对决,尽显硬核实力

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在比赛场馆穹顶下共振,指示灯在低空飞行中划出流动的光轨……无人机装调检修赛场仿佛是一场“空中急诊”。

比赛中,选手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机械结构装配、线路连接、参数调试与试飞等任务。该项目不仅考验选手对无人机理论的理解,更要求他们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实现“手眼脑”的协同作战。

走出赛场后,选手们纷纷表示,在决赛的“高手对决”中,既看清了自身短板更汲取了宝贵经验,未来,将把赛场所学转化为努力方向,赋能实际工作。

信息通信传输线路赛项中,对选手在光缆安装、故障定位与质量测试等方面都有着高要求。

通信传输的精度直接关系到信号质量和网络稳定性。来自中通国脉通信线路有限公司的选手何家吉感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竞赛。其实大赛考验的就是我平时工作的内容,比拼的是速度和细节。对于我来说,比赛不仅是技能检验的舞台,更是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因为每个选手的工作方法都不一样,我从各地的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新思路新方法,收获特别大。”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聚焦自动化设备的调试与故障处理。选手需对机器人进行程序编写、参数调整及系统优化,模拟真实产线中的运维场景。运维人员不仅要懂机械、电气原理,还需掌握软件集成与数据分析,才能实现“速度与精度的双优”。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双手’,而我们则是它的‘神经系统医生’。”该赛项裁判长齐嵩宇说,“为了满足对人才的考核和比赛要求,我们设置了4大模块,充分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希望选手们在赛中学、学中赛,通过比赛掌握所搭建的知识点,助力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得到更好的产品化应用。”

创新:突破边界,让技能焕发新生

“买多能给额外优惠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产品特点吗?”直播销售赛项的赛场上,一个个热闹的“线上直播间”里,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品讲解、互动控场、促销转化全流程,既要精准提炼产品亮点,又要设计新颖互动环节吸引观众停留。

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杨晶走出赛场后说:“直播不是简单吆喝,要像导演一样设计流程,像朋友一样拉近距离,还要快速响应弹幕需求,每一秒都得充满创新感。”该项目不仅考验选手的表达能力,更要求他们精准把握消费心理,用创意玩法实现“流量变销量”的转化。

职工心理服务项目竞赛内容重在考察选手凭借自身储备的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健康知识,针对职场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判断识别、倾听共情、提问引导、技术运用等咨询;同时通过心理健康科普宣讲,聚焦职工常见心理问题,从个人、团队、组织等层面分析原因,引导职工正确看待和应对。

来自乾安县总工会的王禹飞告诉记者,职工心理咨询项目就像一场心灵对话,没有标准答案,既要用专业技术搭建信任桥梁,又要靠创新疏导方式直击核心,每一次回应都要精准又暖心。这场比拼不仅是专业技能的较量,更是共情能力与创新疏导思维的综合展示。

集体协商赛项,参赛选手根据组委会提供的案例,分别模拟职工方与企业方,围绕企业发展、工资待遇、劳动保护、休息休假、考核机制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议题开展现场协商,通过平等对话寻求劳资双方利益平衡点,推动集体合同有效签订。参赛选手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沟通谈判,需要精准把握政策法规,兼顾双方利益诉求,通过逻辑思辨与沟通技巧,寻求共赢解决方案。

温度:双向奔赴,为梦想保驾护航

长春科技学院为保障大赛顺利举行,成立了大赛工作委员会,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提供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赛训场地,配备总价值超200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检测等高端竞赛设备,组建近800名师生服务团队,为赛事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保障。

“承办如此高规格的省级大赛,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与提升。”长春科技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您好,请往这边走,从检录处往前直行50米。”“这是您的物资包,里面有竞赛指南。”赛场上,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如同灵动的“小火花”,用微笑与热情搭建起服务桥梁。他们布置场地、搬运物资,耐心为选手解答赛程疑问,细致引导路线、协助检录核对。来自长春科技学院2025级的学生志愿者李佳贺说:“看到选手们能安心参赛,再累都值得。我们多跑一步、多问一句,就能让他们少一点顾虑、多一些从容。”

志愿者卞贝豪是长春科技学院2024级学生,他感慨道:“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以前觉得直播销售门槛不高,谁都能做。但经过和裁判、选手的接触,我发现想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并不容易,需要极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做志愿者的同时,也学到了宝贵的知识,开阔了思维和眼界,是一段很难得的经历。”

从清晨到日暮,志愿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用青春力量为赛场注入温暖底色。

除了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场地经理也是赛场上的重要力量。240名工作人员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从赛事策划、组织安排到现场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确保了大赛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顺利进行。

场地经理则是赛场的“大管家”。他们精益求精,对赛场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布置和安排。从比赛设备的调试到场地环境的优化,从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到应急预案的制定都做到了无微不至。赛前,他们反复检查场地设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赛中,他们随时关注赛场动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为选手们打造了一个最佳的竞技环境。

育匠才、强产业……近年来,省总工会牢记总书记嘱托,紧跟省委与全总部署,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为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工程,把职业技能竞赛打造成培育技能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载体。自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启幕以来,赛事累计设置132个竞赛项目,全面覆盖全省重点产业与民生领域,吸引超8.2万名职工踊跃参与。本届参赛职工纷纷表态,将以此次大赛为新起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技术革新与工艺改进中敢闯敢试,在项目攻坚与提质增效中勇挑大梁,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