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深入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长春市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的创新实践,构建新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一套组合拳的实施,向科技成果转化要新质生产力,要城市竞争力,让科技成果转化从“墙内开花”到“满园春色”,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11月19日,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企业、金融等领域的嘉宾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卡点,奋力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也是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调整充实之后的第一次会议。聚焦创新链关键节点,长春市织密“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网络,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由高校院所向重点企业、金融机构拓展,由域内向域外延伸,一批高校院所及重点企业、创投和银行机构纷纷进驻,形成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全覆盖,共同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活动现场,市政府与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签署科技金融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海权发布支持长春市科技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方案。方案明确,设立光电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信贷、重大项目引进、人才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等领域,更好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支撑作用。
机制创新
从“各自为战”到“同题共答”
2023年8月,长春市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强化市级层面顶层设计、科技力量一体布局、创新资源高效统筹,政产学研聚力攻坚,推动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汇聚长春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凝聚了域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了专班扫街、供需对接、概念验证、中试遴选、园区落地、基金赋能、市院合作、企业主体等转化推进模式,加快了创新成果产出、创新企业成长、创新影响提升。
机制性重构,让创新主体有责、有名、有实,真正实现了“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科技人才大会,发布“5616”科创行动计划、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人才新政3.0版,释放只争朝夕抓创新、改革开路破瓶颈、凝心聚力促振兴的强烈信号。
在长高校院所深度参与长春创新攻坚,协同探索科技成果价值发现、前端赋能、中试熟化、园区落地、基金支撑的“长春模式”,联手打造“研发-熟化-转化-孵化-成长”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
吉林大学与市委共同举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中心组联组学习,举办首届长春论坛,与企业、园区开展对接近百次,探索校地共兴、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新路径。东北师大、中医药大学、光机所、应化所、地理所等高校院所普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现金奖励比例。长春工大、长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7所高校院所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长春工大转化和承担横向课题600余项,带动合作企业新增产值超50亿元。吉林农大职称评聘独立设置成果转化教授。特产所设立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农科院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在长高校院所加速释放创新潜能,服务地方创新发展。
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理工、光机所、应化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对早期成果进行技术和商业可行性验证,助力更多高价值成果跨越“最初一公里”难关,促进科研人员研究方向与市场对接。东北师大、长春理工、吉林农大、长春工大、光机所以及重点企业建成28家中试基地,提供对外公共服务382项,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吉林大学、长春理工、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光机所、应化所以及重点企业,与市、区共建16个市级科技产业园,已引进培育科技企业281家,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集聚科研人员1300余人,成为科创资源集聚重要载体、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吉林大学、吉林农大、中医药大学、光机所、应化所、地理所、特产所、农科院加快建设长白山、吉光、三江省实验室,光电未来城、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永春健康产教科创园、中医药双创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助力锻造长春产业未来。
在委员会框架下,长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同题共答、同向发力”,高质量、快节奏打造合作平台载体。
完善路径
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通道
“揭榜挂帅让珩辉测量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突破,中试项目让珩辉测量完成了从1到10的市场检验,种子基金让珩辉测量走向了从10到N的广阔空间。”会议现场,珩辉测量公司创始人常帅表示,长春市的政策引领和支持帮助,成为了打通企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利刃,得以让这些科技种子,在吉林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委员会成立后,长春市推出了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措施,突破了以往点对点、项目式合作的局限,体系化推进机制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路径。
资源摸排与“扫街行动”共进,长春组建了7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扫街”行动,遴选出适合本地转化的项目。
加快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建设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打造5家概念验证中心、28家成果中试基地、16家科技产业园区等转化平台,运营省市科技大市场、“科创一网通”、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未来科创集团等服务平台,助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跨过“断裂带”、进入生产线、形成竞争力。
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递进式支持体系。成果转化每前进一步,政策支持就跟进一步。通过基金投资、“基金+补助”“先投后股”、联合投入、无偿资助等方式,推进企业技术需求向攻关成果、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中试成果向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转化。
加快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成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聚焦高价值、标志性成果落地企业、培育产业,完善种子基金+财政补助+银行信贷+政策融资+股权接力+创业培训+产业合作投后赋能体系,符合条件的被投企业可获得最高500万元基金投资、最高500万元财政补助、200万元-500万元纯信用低息贷款、省科投、长兴基金、启航创投、峰谷园心等资本千万元级再投资,以及创始团队培训、企业对接合作,助力“硬科技”“好苗子”萌发绽放,培育长春振兴突破的“希望之星”“未来之星”。
财政资金、科创基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企业研发协同发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设立5家科技支行,创新推出19款科创领域专属信贷产品。设立未来种子基金,填补科研项目与市场化风险投资之间的“空白地带”,破解早期科创项目“第一笔资金”难题,让创新的“金点子”顺利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已投项目83项,其中22个项目突破关键技术、31个项目产品实现进口替代、40个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还衔接形成了种子基金先期投、长兴基金接力投、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合投的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引导县(市)区、开发区组建科创基金15支,打造从市级向区县级扩散的政府基金群,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
价值凸显
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跃升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实现百星飞天,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亮相,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深紫外高端光学物镜模组”等一批成果突破……创新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底色和强劲的动力。
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跃升。
在长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采取企业自主攻关、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链整体攻关、域内外创新主体揭榜攻关等方式,承担省地联合基金专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专项、产业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专项,5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1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新药“金蓓欣”等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车身一体化压铸等成果推广应用,这些突破彰显了长春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光电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实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春市与在长高校院所加强合作,梳理、遴选、支持各阶段成果转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到落地企业、创造价值。截至目前,累计支持概念验证项目105项,长春市支持资金2230万元,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理工、光机所、应化所按照1∶1比例配套支持;支持在长高校院所中试遴选项目115项,长春市支持资金1.29亿元;加强标志性成果产业化项目梳理,与14个重点实验室、12家在长高校院所及企业对接项目280项,采取“基金+补助”方式,首批支持7个项目。
一大批科学家和科研人员领办企业、创办园区,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社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领军型人才达到百人规模,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超过700个,高校院所705名科研人员兼任企业“科创专员”,90名企业人才兼任高校院所“产业教授”,技术经纪人队伍扩大到1800人。
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有效带动了整体创新水平提升,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比2022年增长3.7倍、4.9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户数、高新技术企业户数、专精特新企业户数分别比2022年增长4倍、40%和91%。在《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百强城市2025版中,长春排名第24位,位列东北地区首位,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提高到第72位。
长春的实践表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需要政府深度介入并与市场机制相融合。
作为全国重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地、创新人才汇集地、创新成果产出地,长春将以“用”为导向,贯通研发、熟化、转化、孵化创新链条;以“融”为路径,推动政、产、学、研、金握指成拳;以“实”为目标,全力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锻造城市竞争力的新引擎。
“十五五”时期,长春将聚焦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深入实施“5616”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大科技格局。
未来已来,创新长春,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