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在新农科的田野上强师育人

王 俊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强调,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字里行间饱含着总书记对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的殷切期待。两年多来,农林高校教师投身农林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切实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打造农林高校教师发展新模式,任重道远。面向未来,只有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人才供给,强化队伍建设,才能让农林高校教师更好在新征程上推进新农科建设再出发,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创业育新人。

牢牢坚守“三农情怀”,扛起新农科发展重担。加快建设新时代新农科,是高等农林教育领域践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为相关院校和教师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事业平台和梦想舞台。作为奋战在农林教育一线的教师,一是要厚植痴情于事业的“三农”情怀。要胸怀“国之大者”,对国情农情了然于胸,把“一懂两爱”铭记在心,自觉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积极主动带着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去干工作,也在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上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二是要有发展新农科的大视野大格局。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面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趋势,面对农林教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在加快建设新农科的路途上,需要优秀师资进入新农科、发展新农科,针对更加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保证人民群众营养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培养人才。三是要发挥专业所长、扛起使命担当。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新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业、三产融合之业、绿色发展之业,面向新农业,要求新农科建设必须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农业教育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新乡村是农业生产之地、产业兴旺之地、生态宜居之地,面向新乡村,要求新农科建设必须致力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城乡融合和乡村治理,把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辐射到广阔农村。新农民是健康食品和原材料生产者、现代产业经营者、美丽乡村守护者,面向新农民,要求新农科必须致力于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人才振兴。新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产力,面向新生态,要求新农科建设必须致力于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当前新农科建设 “三部曲”已唱响,学有所长、用有所长的广大教师投身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就是对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人才、树农林教育新标的最好助力。

持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让农林高校教师有更好作为。强化农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知农爱农”人才。一方面要创新教师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农林高校教师既要有过硬政治能力,又要具备高水平业务素质,既要重“个人能力提升”,又要重“惠及学生发展”,既要有“外部激励”,又要强化“自我导向”。有关方面应多措并举,促进教师自主投入到新农科知识体系建构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拓展教师发展维度。新农科建设意味着对学科专业体系、知识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等进行全面革新,教师发展绝不可孤立和“窄化”,亟需拓展内涵与外延,实现个人与组织、专业与教学融合互促多维度发展。特别是基于新农科耕读教育体系强有力的组织动力,以同行互动的方式,促进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研究的全面提升。

持续瞄准未来方向和产业需求,拓宽农林高校教师发展路径。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农科建设,打造农林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平台,让农林高校教师在希望的田野上、广阔的天地间越走路越宽。一是打造专业化教师发展路径。以专业化视角设计“通用+定制”教师发展项目、培训内容范畴,形成与卓越、创新要求相匹配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二是打造国际化教师发展路径。将教师发展置于国际教育视野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深度合作,开发“本土化”教师发展项目,促进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支撑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三是打造跨学科教师发展路径。发挥高校多学科汇聚优势,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创新、对外交流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使科技名师队伍、应用技能型名师队伍等多元化团队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当好育人先锋,在新时代农林人才培养中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实现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变轨超车。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