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0版:理论

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文化自信

高迎春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是我们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充分的文化自信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巨大的力量源泉。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用好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是巨大的精神宝库。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素材多样、形式丰富,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戏剧种类,变脸、剪纸、皮影戏、布袋戏、核雕、捏面人等民间艺术,都深深印刻着中国风、蕴含着中国故事,这些历史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和绵延的文明印记,体现着民族精神,镌刻着民族灵魂。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立足时代和实践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彰显其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奠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积极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为提升文化自信打好教育基础。文化建设要从教育抓起,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深入理解中华文明,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群体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在传统文化课堂上要以学生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将其积极融入其它学科教学中,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节日活动,如舞狮、灯会、功夫表演等,使学生们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层次的认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教学工作也应作出相应改进,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如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网络答题竞赛等视听课程、网络互动教学手段,以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精彩性,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从而在生活、学习中运用好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扩大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近年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使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了书法、中医、京剧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有力提高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这其中,中国文化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及各类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世界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增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对推动共建和谐地球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改进对外传播方式,搭建更多全媒体、智能化的传播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更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现实要求。我们要以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为动力,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力量,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