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让“种草经济”在阳光下生长

邹沛

对于消费者来说,学会理性对待“种草”是网络时代的必修课。

所谓“种草”,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分享、推荐给别人,让更多人喜欢这种事物的过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种草”从早期流行于一些美妆论坛和社区,逐渐风靡各类社交媒体。各类“体验晒单”“试用笔记”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意见和参考,提高消费决策效率;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一些优秀的新锐品牌通过达人推荐的方式提升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曾有统计,某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平台用户一年内发布了超过180万篇与国货相关的笔记,累计获得来自超过4200万人的3亿次分享和讨论,带动了一批新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这种在线新经济的潜力,无论对于实体经济,还是传统电商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蓬勃发展的“种草经济”也存在一些隐患。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种草帖”,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冲动消费、跟风消费等不理智的行为。某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平台上36%的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美妆信息,有7成美妆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后会被“种草”。近日就有媒体曝光,一些平台上所谓“真人试用推荐”的“种草笔记”,其实存在着代写代发产业链,用户不需要体验任何的商品,只需复制粘贴商家提供的图文素材,并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下,就可以获得几元到几十元的报酬。原本用来分享好物的“种草”,变成了对消费者的诱导、误导,这样的“种草经济”,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是对网络环境的伤害。

拨开乱象,还“种草经济”一片阳光,须多管齐下。监管部门应通过信息披露机制、理性比较机制等措施形成合力,加强对各大平台的管理,对虚假信息零容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种草”环境。互联网平台要守法守规、带头自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强化对信誉的经营,把商家诚信度、资质等作为更重要的发展指标,让“种草帖”回归本真,让体验回归真实,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成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