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全党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强调“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广大高校应在发挥学科学者作用、发掘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校园媒体传播引导功能等方面着力,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党史铸魂育人重要作用,让青年学子在党史学习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强化学科学者积极作用,持续推进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高校学科众多、人才汇聚,理论研究底蕴深厚,理论宣传优势明显。教育部党组提出了要发挥“党史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的支撑保障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和研究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等要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方面,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的研究力量建设,面向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所蕴含的发展规律、宝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夯实学术根基,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展贡献高校力量。另一方面,要以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宣讲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为主,吸引优秀学生党员共同参与,组建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校内宣讲队伍,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提供专题式、菜单式服务,为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支持,助力师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强化红色校史资源发掘利用,持续厚植爱党爱校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世所瞩目的发展成就。广大高校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重大贡献、涌现的先进典型、取得的重要成果等,都是凸显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具有贴近性、直观性、生动性,是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显性与隐性育人资源的聚集,是砥砺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丰富营养剂,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润道德养料和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应将红色校史的发掘、宣传充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态化推进,不断深化师生对百年党史和学校办学历程的认识,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不断释放红色校史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导向、示范和激励效能。
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增强党史育人实效。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持续推动党的历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独特优势和必然选择。为此,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思政课建设,持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授课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将党史理论元素深植课程中,着眼于讲精讲深课程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党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术界关于党史党建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通过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历史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走进振兴发展示范区、先导区、样板区等方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深刻认识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要引导教育广大教师加强教学设计,围绕党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内容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并将其与红色地方史、学科发展史、行业发展史等有机结合,充分运用人、事、物、景等各类资源,不断增强讲授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强化校园媒体传播引导功能,持续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深入人心效果,科技手段的应用、校园媒体传播优势的发挥是有效助力。要进一步强化校园媒体的传播引导功能,持续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以常态化长效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凝聚思想共识、汇聚行动合力。要体现及时性、常态性,以设置议题、开设专题、热议话题等形式,及时跟进报道学校党史研究和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安排、具体举措、落实成效;要体现鲜活性、深入性,校内新闻工作者也需强化“走转改”、把握“时度效”,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及时记录宝贵探索、成功经验;要体现贴近性、创新性,更加注重策划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上的新型传播,做优内容,以多元化的学习板块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通过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学习打卡等方式为师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捷路径,致力于营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氛围,让党史学习“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