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强化以北京冬奥精神育人

李梓瑄

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为契机,探索体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入式教育,对帮助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练好过硬基本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人才意义重大。教育教学实践应注重用好北京冬奥榜样们的鲜活素材,推进思政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偶像观、成才观,自信向上,不负青春韶华,逐梦成长成才,争做时代新人。

引导青少年坚定信仰、爱党爱国。“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这是全体冬奥参与者共同谱写的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内核,“胸怀大局”感召着青少年青春向党、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爱党爱国不仅应成为教育的灵魂所在,更应成为青少年追寻高远志向时的动力所系。赛场内外我们看到,真正的爱国从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书写到奋斗的实践中。在滑雪训练比赛过程中,苏翊鸣曾多次受伤,一度想放弃,但为了梦想和荣光,毅然重返训练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旗在冬奥会升起。学习生活中,只要心中有对党对祖国深沉的爱,每个人的默默奋斗都会成就最感人的故事情节。我们在做思政工作时,要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上好思政第一课,切实讲好青春榜样们的奋斗故事,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以情化人。通过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与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不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引导青少年自信自强、积极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冬奥盛会,场馆有“雪如意”“冰玉环”等,颁奖礼上,有“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的礼服和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灵感的奖牌,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友好、团结、好运、共赢的美好寓意,以现代时尚的设计向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盛情邀约。运动员们也尽情展现着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东方大国古老文明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彰显出我国运动员强烈的拼搏意识与自信自强。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设计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奥运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相融合的思政课、体育课、文化课,使广大青少年秉持厚德载物,在运动中享受体育乐趣、提升文化修养、培养自信气质,从容面对学习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进取中成长成才。

引导青少年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品格。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需要协调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本次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如约举办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冰雪燃情,运动逐梦,冰雪运动的火热开展为青少年强健体魄、更好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成长提供了良好契机。北京冬奥精神中的“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是运动员们对待比赛的态度,更是他们对事业、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这种从体魄到意志的磨砺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学校应重视体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品格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增强拼搏意识,提升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耐力、激发取胜夺冠的潜能,培养出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意志力。

引导青少年广泛培养兴趣爱好、蓄足奋斗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培育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和职业的热爱,更能够激发他们追求梦想、为理想事业不懈努力的内在动力。赛后轻吻冰面的范可新及众多健儿让我们体会到,对事业的热爱就是坚持下去最好的理由。赛场内外,他们通过坚守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找到职业价值、奋斗意义。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启发式教育,本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发掘。教师应将冬奥运动员们对运动的热爱执着,充分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激励学生在热爱中拓宽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视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与学生保持同向、同频、同振,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所思所想所盼,宜研则研、宜体则体,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中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有效提升教学育人效果。激励学生一路向前,既从兴趣出发,又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保持锐气、朝气,练就勇于奋斗、敢于担当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在新时代坐标中找准定位,在振兴蓝图中锚定目标,以奋斗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光荣,放飞梦想,共创未来。

(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