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农业院校思政课要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史楠 汪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知农爱农,心系“国之大者”、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的光荣任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是农业院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途径。需要树牢“大思政课”理念,拓宽农业院校思政教育视野,从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入手,使思政课从抽象的理论走向丰富的实践,从传统的思政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持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乡村振兴故事,为农业院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讲好“希望的田野”上的故事,让农业院校的大思政课更具特色和优势,对于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帮助大学生强化知农的理论基础、爱农的价值取向、扎根农村的情感积淀和献身农业的远大志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用好用足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让思政课更具感染力、亲和力。理论的魅力在于其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教材中的理论只有运用实践案例讲授才能突破教材的有限性,才能更好体现生动性、提高可信度。教材向教学的转化,实质上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将抽象理论认知运用于实际的过程,社会实践中的生动案例,正是教材转化为教学的中介和载体。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能有效帮助农业院校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使理论得到升华并更加入脑入心。因此思政教育中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革、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功绩,把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创造、不懈奋斗,把定点帮扶、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脱贫攻坚的亮点举措、先进人物及典型事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把课程讲活讲好,如此思政课才会更有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时效性。通过典型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和现实拥有更深刻的认识,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三农”情怀和爱党爱国之心,继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用好用足“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上好田间地头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农业院校具有面向农业战线和广大农村的专业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政课应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继承这样的传统,深入农村进行实践教学,拓展思政课空间,上好田间地头思政课。从校园到社会,从教室到乡间地头,持续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培养学生爱农业、爱农村的情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把火热的一线变成现实课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使其在参与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找到自我价值,做到学农爱农、学农事农、学农兴农、学农强农。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