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记忆中的梅河

□冯 涵

提起“梅河”还得从小时候说起。那年我才6岁,正是换牙的年龄段,两颗门牙长得很好,可是在两颗门牙中间,又长出一颗多余的牙齿。那颗尖尖的牙齿正对着上唇,如果不及时处理掉,我也许会像犀牛一样另类。可是职工医院没有牙科,只好等妈妈放暑假,带我到长春来看牙科。

那是1960年的夏天,坐了一上午的小火车,终于到达中转站——梅河口车站。记忆中的梅河口车站很大,还有一个跨度约60多米的天桥。那天桥是木质结构,黑灰色的油漆已经脱落,虽然显得有些斑驳老旧,但却很干净,踩在天桥上那种空空的声音犹在耳畔……

站在天桥上能看到一条条纵向交错的铁道。最靠里边的是一大片小火车道,小火车道的站台上堆满了各种型号的圆木。操纵吊车的师傅,高高在上地坐在一个长方形的操作室里,抓钩把一组组圆木吊起,通过悬在空中的缆绳,准确地装在运木材的平板车上。随着此起彼伏的汽笛声,一列列满载乘客的绿皮火车,和一列列满载货物的黑色货车,进出于梅河口车站。

妈妈指着一组信号灯说,铁路的信号灯有红、黄、绿、白、蓝5种颜色。火车司机就是根据信号灯颜色的变换,来判断前方的情况,没进站之前,如果看到红灯,就得站外停车。我似懂非懂地听着,一边十分好奇地看着,一边加快脚步跟妈妈走出站台。候车室门口的树荫下有卖茶叶蛋的,有卖炒瓜子的,有卖海棠果的,还有卖洋菇娘的……妈妈问我想吃点啥,我指了一下洋菇娘。妈妈给我买了半斤洋菇娘,领着我坐在阴凉处等车。我一边吃着洋菇娘,一边随手把菇娘皮扔在地上。妈妈赶紧把菇娘皮捡起来说:“梅河口不大,但是很干净,你看这地面扫得多干净,招待所也很干净。”所以我从6岁那年开始,对梅河口就有了好感。

妈妈还说,梅河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那时候我还小,只懂得“交通”指的是公路上的各种车辆,不懂“枢纽”是什么意思。

第二次去梅河口是在2018年。那年国庆节小长假期间,我们一行5台车自驾游,先去通化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回来时在梅河口停留,晚餐后出去逛夜景。我发现梅河口的公厕不但干净,里边的设置也特别讲究。

女婿家在梅河口,早就听亲家说,梅河口的早市啥都有,于是我就和一位喜欢逛早市的姐妹约好,第二天一早来到泰源街。过斑马线的时候,我发现各路口都有工作人员执勤。那天是星期六,过往的行人很多,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地面上连个烟头都没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在梅河口换车时妈妈说的话:“梅河口不大,但是很干净。”

几次途经梅河口印象颇深,特别是此次疫情发生后,梅河人所做的一切更是有目共睹。看到那些感人的画面,和一组组充满真情实感的留言,已经搁笔多时的我,终于按捺不住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欲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