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文化

话剧《消失与重现》在长上演

话剧《消失与重现》剧照。(资料图片)

话剧《消失与重现》剧照。(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张丹)当他们在纷飞的战火中“相遇”,当雪松紧紧拥抱住小方的时候,现场观众难掩激动的心情,报以热烈的掌声。7月7日晚,由吉林艺术学院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资助项目——话剧《消失与重现》,在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下沉雨水花园上演,演出将持续至7月16日。

话剧《消失与重现》改编自冯雪松著作《寻找方大曾》,由省作家协会主席金仁顺担任编剧,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授陈晓峰担任导演,主创团队为吉林艺术学院师生。该剧演出采用环境戏剧的手法,让观众更近距离地走进戏剧人物,从两代记者的视角出发,展现他们在交错时空中相遇的故事。

据了解,该剧缘起于2018年“寻找方大曾校园行——走进吉林艺术学院”的演讲,冯雪松与方大曾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方大曾鲜为人知的生命历程与留存于世的近千张历史底片,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冯雪松先生对方大曾的发现与寻找,不仅是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更是一个媒体人几十年如一日传递正能量的坚守。方大曾和冯雪松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还原历史。是不是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将25岁的战地记者方大曾与29岁的央视记者冯雪松的执着精神与家国情怀让更多的人知晓、让青年学子思考,用戏剧讲一个中国好故事是项目的最初动议。吉林艺术学院与冯雪松先生进行了反复磋商后,双方约定冯雪松将著作《寻找方大曾》的话剧使用权独家授权给吉林艺术学院,于是有了这次历时4年多的创作。

陈晓峰告诉记者,话剧《消失与重现》共有4个空间7场戏,观众分两组以不同的视角观看,每条线的观感不同,一条是跟着雪松走,看他怎样寻找方大曾;另一条是跟着方大曾的灵魂走,穿越回过去,最后两个人交集在战地。环境戏剧的主要特点是用沉浸式的方式把戏剧置身于大自然中,墙面、树叶、风等周围环境都跟剧情有关,而不仅仅是把戏从剧场里挪出来,剧情与表演都要与环境融合到一起才有意义,体验感才更真实。

该剧讲述了1999年盛夏,中央电视台记者雪松接到一份传真,方大曾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他和人们的视野里。笔名“小方”的他是第一位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中国记者。在战争爆发之初,他以青年人的一腔热血和作为一名记者强烈的使命感,多次不顾安危赴前线拍摄,用自己的作品让公众看到了历史和战争最真实的景象。可是不久,年仅25岁的小方就消失了……或许是因为同为记者,或许因为他们同样肩负使命敢于承担,雪松决定,他要寻找方大曾。这一找,便是20多年。如果没有方大曾,也许当年日军侵华许多史实照片、报道时至今日仍旧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雪松,年轻的小方可能就会随着滚滚的时间洪流渐渐湮没于历史大潮和人们的视野,再也不会出现。所幸,方大曾出现过;所幸,雪松从未放弃,当他们在纷飞的战火中“相遇”,便是他们给予时代最好的答案。

看完话剧,观众谭惠文欣喜地表示:“这部剧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首先形式新颖,以前看剧都是在剧场里,而环境戏剧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让人耳目一新;其次主题深刻,创作者能够回归历史还原事件,讲述方大曾与雪松的理想与信念,为他们的精神点赞。”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