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近年来,吉林在抓好黑土地保护的同时推动品牌与地域、农耕、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打造成绩卓然。新征程上,应乘势而上,持续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并以此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继而带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快速成长,不断开创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局面。
彰显特色,培养优秀人才。专业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十三五”以来,通过统筹推动和规划引领,构建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相衔接的品牌建设格局,强化人才体系保障等举措,我省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既彰显区域资源特色,又放大了主打品牌效应,“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擦亮“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实现吉林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包括地理科学、农业科学等特色学科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让人才优势最大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找准切入点,突出实际应用,在黑土地质量提升、污染修复、水肥协同等关键技术发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用人需求为导向,为专业技术型人才提供成长空间。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一要依据产业和科研发展方向培养人才,打通产学研链路,让学生能有效获得科学研究的思路与灵感,如黑土地问题研究正成为土壤学、地理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工程等学科焦点,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知黑土地禀赋,增强用科技保卫黑土粮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要用好产业发展的珍贵契机,鼓励学生主动置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潮,以自身所学融入品牌农业建设进程。三要夯实专业基础,让学生获得更多必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助力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
拓展人才培养视野,发挥黑土地资源带动作用,建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保护的人才梯队。好的土地是优质农产品的基础,地理标志产品地区的农产品是软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吉林黑土地出产的一系列优质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产地优势,应系统全面地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在课堂内外向学生讲授“吉字号”农产品的多重价值,使学生熟悉了解、充分掌握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通常来说,除农产品本身品质、口感外,市场和社会认可度也是构建、评价、认定和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获得既是对产品质量的背书,更是该产品市场认可度的体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要努力提升学生对行业性、规律性知识的认识水平,引导其积极参与提高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市场认可度和产品附加值等工作,形成保护黑土地、打造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人才梯队。
培养运营人才,打造系列产品。着眼一专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结合品牌竞争要求,培育现代化市场运营人才队伍,这是挖掘农产品市场潜力的需要,也是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重点。吉林省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建设成效已显,包括主打“地理标志产品”的大米、人参、木耳等在内的一大批特色产品受到市场关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需要从产品上着力,从品牌上发力,从人才上助力,打好运营牌。一是强调精深加工,围绕新消费群体追求健康、方便、新奇的消费特性,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精细化运营,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引导学生毕业后积极发展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积极参与县域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建设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中建功立业,推动品牌农产品更符合新消费群体需求,更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强调融合发展,将黑土地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把地理禀赋、生态特色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融合到一起,让吉林农产品更好创造市场价值,壮大产业链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强调讲好“吉字号”品牌故事,做好品牌营销,借力吉林新电商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通过直播营销等多重手段展示黑土地特色和品牌产品优势,让更多消费群体了解吉林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品控管理、食用方法、烹饪方式,使“吉字号”农产品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带动产品销售扩面增量。合力打造品牌矩阵,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线上线下两手发力的策略,积极探索“互联网+”品牌宣传新途径,拓展“新媒体+网红”品牌宣传模式。进一步实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业品牌认证、保护和监管,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品牌创建整合,建立健全以“吉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持续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工作。四是强化衔接保障,把相关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落实落细,引导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投身希望的田野,在创业就业中注重申请商标和专利,申报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