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拥有整个夏季最繁复极致的风景。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大暑如约而至,“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之时,暑气至浓,万物盛极,是我国一年之中光照最多、气温最高,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段。“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此时人们不但要及时收割早稻,还要兼顾种植晚稻。只不过天热劳作,免不了挥汗如雨,《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就描绘了一幅大暑烈日下农民的辛勤劳作图,令人肃然起敬。
大暑燥热是它最鲜明的特征。外面骄阳似火,蝉鸣声声,如何能消夏避暑就成为从古至今人们在大暑之时的首选。古时没有空调,所以人手一把扇子必不可少。除竹木、羽扇外,纨、纱、绫、罗扇也十分流行。汉代时,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架人力机械风扇,因此夏季夜晚睡觉时就能较凉爽地享受清风吹拂了。聪明的古人还选择了采冰度夏等物理降温方式。在《诗经·七月》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记载,“凌阴”即冰窖,是专门用来储纳冰块以供夏季使用的。至于街头卖冰,在唐代之后更是成了市井一景。杨万里就记述了当时市民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可见,无论古今,人们对“夏日清凉”的痴恋都已达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大暑之时,各类菜蔬瓜果早已葳蕤成熟,只待有缘人采撷享用。酷暑难耐,热气腾腾的饭菜难以产生食欲,此时清爽酸甜的水果最为受人青睐。曹丕在《与朝歌令吴质书》写道:“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浮瓜沉李,若能吃上沁如凉水的瓜果,入口即是清冽甘甜,香脆可口,不失为大暑时的美事一桩。到了宋代,烟火市井文化发达,伏天里自然还要有爽口爽心的冰凉相伴,宋人把冷饮叫“凉水”,但这种凉水并不是水,而是果汁类饮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记述北宋夜市的热闹场面,文中还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冷饮。据记载,每到夏暑之时,汴梁夜市的冷饮生意很好做,常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才结束。
现代人的大暑吃食种类繁多,有喝伏茶、喝暑羊、吃仙草等美食风俗。我最难忘的则是那一碗碗解暑的绿豆水。先将绿豆淘净,倒入锅中,加入清水,文火慢煮。待绿豆煮开了花后,再加入适量冰糖。喝上一碗,甜腻软糯,甘凉消暑……更不用说冷饮、冷面等吃食,夏季大暑时,正是吃货们最爱的日子。
北方的大暑相比南方,多了几分顽皮,热烈中又带着北方的冷冽。譬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长春,凉爽就成了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避暑资源。长春也是全国第一个举办以消夏避暑为主题节庆活动的城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5届。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过后,夏季就正式告一段落。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大暑正是用一颗热情的心,向我们展现了夏天最繁盛的风景——极致与希望。至于与秋日有关的梦啊,说不定已在前方不远处,向你轻展笑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