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文苑茶坊

融入凉茶的爱

□刘 峰

夜来观书,无意中读到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诗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读罢,眼前恍然浮现老家的一罐罐凉茶,又忆起了母亲制作凉茶的往事!

孩提时代,生活在乡间,当日历哗哗翻至三伏,从老屋的灶房深处,总会传来咕哝咕哝的煮茶声,一缕缕香气飘溢而出,从屋子里弥散开去,渐渐地,一条巷子都开始氤氲凉茶的香气,沁人心脾,生出凉意。茶香,让人忘却了溽热,连树上一串串“知了,知了——”的蝉鸣也成为了美妙的享受。

母亲制作凉茶的手艺,源于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外公懂得中医。炎炎三伏,在热浪滚滚的田野干活,于毒日炙烤之下,难免会中暑——为了不被炎热击垮,外公决定自制凉茶,以达到泻火、防暑、解毒、提神、强身、祛疾的目的。

在外公手把手的教导下,母亲从小就掌握了这一门手艺。她用来制作凉茶的药材,概括为“三叶二根一花”,其中,“三叶”为荷叶、桑叶、薄荷叶;“二根”为甘草、白茅根;“一花”为白菊花。一年一年,一家人饮用凉茶,挺过了炎炎夏日,用智慧与汗水夺取了一次次沉甸甸的丰收。

许多个静悄悄的晌午,当劳作了一个上午的人们躺在家里休息时,母亲却扛着锄头,背着柳筐,拎着剪刀,走向野外采集药材。

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塍,母亲采摘着绿茵茵的薄荷叶,挖取脆生生的白茅根,钻入婆娑如云的灌木丛,捋下碧莹莹的野桑叶,趟入琤琮有声的清溪,剪下一枝枝圆圆如伞的嫩荷。等采集得差不多了,将满满的一筐药材洗净,摊在青草地上晾干。

带着一身药香归来后,母亲将这几味干药材,分门别类装入枣红色的药屉里,与贮藏的甘草、菊花、冰糖并列在一起,嗅之清爽,周身舒畅,如有风至,满屋生凉。

母亲制作凉茶,用的是屋后的山泉,她先将药材浸泡一会儿,然后换水熬制。一只乌亮乌亮的大瓦罐,能熬十余斤凉茶,够全家人饮用一天。一开始,母亲用大火将茶煮开,当听见咕嘟咕嘟的沸腾声,将灶火改小,让蓝幽幽的火苗无比温存地舔着罐底,发出咕哝咕哝的声音,宛若吴侬软语。

出于好奇,每隔一会儿,我就会去灶房观察一次。揭开罐盖,只见茶汤从最初的透明色,渐渐变成了淡青色,接下来,次第化作青绿、金黄、褐黄,当加入一坨坨蜜色的冰糖后,定格为美丽的琥珀色,映得见人影,令人口舌生津,恨不得马上喝一口。

“别急——,凉茶要放凉了才好喝!”母亲见我馋得不行,飞快地用汤勺舀出一小碗,用冷水镇着,待凉后轻轻递至我面前。“滋——”,我小抿了一口,顿时感觉一股草木清芳直袭舌尖,漶化为一缕缕凉意,令人颊齿生香。这香这凉,顺着喉咙,仿佛一道山泉泻下,浸润五脏六腑,直抵每一个毛孔,让人如沐春风。

饮茶,正值晌午时分,饮一碗凉茶,正好小眠。因为茶汤地道,真乃一大享受。此时,一巷蝉鸣,于我听来,恰似催眠曲。剩下的凉茶,母亲会吊入井底,冷却保鲜,以供一家人夜间纳凉饮用。

那时的三伏,没有空调、电风扇,而且一到夜间常常停电,感谢母亲亲手熬制的一罐罐凉茶,助我度过了一个个读书的夜晚,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多年之后,当我走出乡关,生活在城市,我喝过各式各样的凉茶,总感觉没有母亲熬制的凉茶香甜——想来,与母亲的凉茶比起来,它们少了一味配方,那是融入茶汤的爱。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