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高校而言,只有聚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整体激活、有效整合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资源要素,更好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新征程上,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持续健全符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在落实改革要求、体现实践特色、强化相关举措、增强工作实效,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中切实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一体化,以大思政观引领工作、以系统思维统合工作。致力于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是牢牢把握育人导向,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构建更高水准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体系,实现一体化育人。二是牢牢把握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三是强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资源,通过完善育人体系、丰富育人内涵、扩展育人渠道、创新育人载体、改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能力,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让一体化育人体系不断丰富。四是强化层级赋能,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中构建“校级、院级、班级”三级育人体系,更好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治校的整体制度设计,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院系层面夯实基层基础,总结提炼实践工作经验,打造一院一品育人品牌,在班级层面开展好各项实践教育活动,以开放日、社团活动、导师制等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流动、共享与融合。
注重协同化,以创新思维和实践项目提升育人质量。“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对高校育人机制、育人方法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是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创新精神对标对表相关要求,构建平台协同和团队协同等多元机制,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协同育人效应。一是建强队伍,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领军人才,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空间场域,建强课堂教育主阵地,突出实践效能,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提质创优。二是坚持铸魂育人、以文化人,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繁荣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搭建育人载体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体制机制完善、实施体系创新、条件保障强化、管理考核优化等方面彰显协同效应,培育具有示范性的“三全育人”特色工作品牌,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三全育人”立体工作格局。三是以网络思政和环境思政为支撑,不断优化网上网下育人环境,彻底扭转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教育的认识倾向。强化师生共同实践意识,线上与线下齐发力,组织网上调研、专题讨论、微视频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课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有效结合,加快促进传统育人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协同,创新推进网络育人,助推学校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塑。四是构建项目化育人模式,打造优质载体,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间、预期成果,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强化项目任务督导验收。
注重特色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切实有效的“三全育人”工作运行体系。提炼育人特色元素,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配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在职业技术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秉持“德技并修”育人理念,形成特色鲜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是建章立制。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定期为学生讲授形势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评比表彰等制度。二是资源整合。在校企协同上下气力,打造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上下气力,打造校内外教师共同承担的示范课程。三是落实保障。权责明晰、全员参与、人人行动,持续激发育人活力,构建不同主体间互助联动、协调落实机制,确保责任落实。针对课堂教学与实训等不同情况,建立科学的教学实训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动态化管理和知识、技能、素养学习成效的有效评价,强化对教职员工“三全育人”履责情况考核结果运用。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确保“三全育人”各项工作有效运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质增效,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