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其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在学校强化劳动课程独特育人价值与综合育人价值的统一,把劳动课程纳入更高水平培养体系的同时,家长应更加关注劳动教育的时代使命和教育属性,做好家校共育,强化孩子价值体悟、习惯养成、精神培育,激发孩子的劳动主动性与创造性。
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和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家长应端正认识,引导孩子向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想劳动、歧视劳动以及不会劳动等现象说不,学会在劳动创造中塑造自己。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化传授干活技能,更深层次的是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厚植劳动精神、劳动品质与素养。
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家校共育,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家长的作用很关键。一是注重营造劳动教育场景。生活场景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课堂,家长应引导孩子把劳动实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从感兴趣的劳动技能学起。二是注重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鼓励孩子参与公益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在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体会劳动的社会价值。三是注重引导孩子深化思想认识,实现精神升华。多跟孩子一起劳动,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润物无声地强化其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