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任务。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深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良好助推器,能够为破解农业农村金融瓶颈制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征途上,必须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需求,进而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增值,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就要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个过程中,解决金融需求问题成为实施这项浩大工程必须跨过的一道关口。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普惠金融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将分散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个体与各个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成本可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服务对象全面、模式可持续等优点,成为“三农”领域新的资本投入渠道和创新源泉。深入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兴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推动其高水平发展,对于更好助力农业产业效益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普惠金融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产物,其发展程度与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为此,一方面应提升硬件设施水平,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和农村家庭通网率、网络使用率,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坚实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断提升服务的可获得程度,真正使其“普之城乡,惠之于民”。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征信体系、支付结算系统和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平台,拓展信息的获得渠道,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与上级信用信息系统进行联网,提升信息贯通度,使农村居民能够线上申报、完善以及查询自己的信用资料。强化电子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以移动端支付与网上支付等数字化支付手段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提高农村居民支付以及存取款的便利程度。
强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才支撑,因此迫切需要补齐农村居民数字化技术应用和金融素养短板。持续加大互联网知识和数字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水平,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同时精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的“新农人”。要加强金融安全教育宣传,通过组织开展电商、数字金融培训等形式,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开发易学好用的应用软件,普及手机银行等综合APP的使用,引入信用累积功能,引导农民提高数字操作能力,加大相关软件的使用频率,增强农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粘性。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乡村产业发展大势,积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强化诸如线上开户、支付、理财、融资等产品的营销,久久为功,将数字化、线上化的理念融入工作各环节,助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提高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力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金融服务、金融惠农等之名实施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活动,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同时,也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针对数字普惠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强、传播快、涉及面广的特点,应当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规范经营,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全力搭建好监管框架,保持适度性原则,明确监管主体,提高监管效率,严打数字金融诈骗。通过数字化监管手段来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使其与数字普惠金融同步发展,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监管体系,全力维护好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