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4版:理论

优化新农科育人模式

李智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农林院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持续优化育人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学科,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涉农高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建设新农科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高等农林教育也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从“质量意识”走向“质量革命”达到“质量提升”。因此,必须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相结合,创新并完善新农科建设理念,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强农兴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学科学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推动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广大农林院校应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思政资源,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三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将强农兴农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融入思想引领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四个面向”理念贯穿课堂教学中,依托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理论宣讲等平台和活动健全课程育人的实效,在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活化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完善考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将“情系三农”“关注民生”理念内化于学生思想中,引导他们全心投入农业农村建设与发展实践中,为培育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农科人才奠定基础。

以涉农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形成精准服务农林产业发展的科教研学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实现研学相济与产教一体相统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涉农专业布局和研究方向,更好助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将专业建设的重点瞄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方面,充分整合相关领域科研力量,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农林特色的科研集群。深化科教研学协同育人理念,以打造涉农行业协会、农林院校等科研教育机构充分参与的信息融通模式,推动政地企校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方案、实训内容,建立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研学相济的教育合作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和省市级大赛项目,以赛促学,助力学生开阔科研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不断丰富“新农科”人才培养内涵。

以组织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打造乡村振兴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实现提升三农服务意识与强化具体劳动实践相统一。涉农类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农林院校应积极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把社会实践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构建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为主体的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从“实验室”迈向“实践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格局,将实地实践与三农服务意识提升相结合,努力实现双向受益效果。建立健全集相关企业需求分析、实践资源整合、科研成果转化、实践效果评估等内容在内的乡村振兴特色实践活动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将青春力量释放到乡村振兴事业中。通过组建理论研究实践团、宣讲团,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乡镇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科技转化实践、农业生态保护、农业信息化推广、实地观察取样等活动,以此锻炼学生多学科知识融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持续增强实践育人实效。

以文化素养提升为着力点,营造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实现文化育人与专业育才相统一。守好新时代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学生健全品格,广大农林院校应遵循一元主导与包容多元的文化育人理念,全面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营造为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建设美丽乡村而奋斗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要厚植学生“知农爱农”责任情怀,不断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并积极开展将专业学习与生活、情感、文化等人文精神打造有机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充分融合、有效衔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应通过组织传统农业经典名著诵读、探索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文化特征等活动,助力提升农耕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引导农林院校学子走进农村、放眼田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