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用书香润泽百姓心灵,引领时代风尚。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方式和文化传播形式,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图书馆拥有海量宝贵的信息资源,是人类知识的宝库、知识的海洋,对传播交流知识与信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人类精神食粮的存储库、没有围墙的大学。新时代,传播好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各级图书馆的光荣使命。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书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也随之越来越凸显。未来发展中,应以提升文化品味、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办馆内涵,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现代化阅读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百姓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为建设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守正创新,以书香滋养百姓心灵。各级图书馆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职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一政治要求,是确保图书馆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依托。各级图书馆应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创新引领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发挥好职能作用,为百姓提供内容健康、有益身心的优质文化产品。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守正是根本,创新是灵魂。为此应坚守自身基本职能,强化阅读服务推广,通过组织各类公益讲座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等,拓宽阅读服务领域,让推广走得更深、更远;统筹资源和力量,创新服务方式,坚持以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内容,用书香润泽心灵,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应在此方面不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传承经典,助力培育文化自信。优秀的图书和文献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它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阅读之就能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进而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之效果,各级图书馆就是存储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留存下来的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优秀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精华所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传承并激活经典,熔古铸今,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在深入挖掘古籍深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献主题展览交流活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着力探索构建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着力实现线上远程查看、全文检索、简繁转换、导出打印等功能,为社会公众阅览古籍提供便利,促进文脉传承,提升文化自信。
活动赋能,在以文化人上持续发力。提升图书馆对百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图书馆能否提供贴近读者需要、独具特色的服务和产品,让百姓有更好的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交流。开展面向读者的活动是图书馆了解、服务和培养读者的重要方式,也是其传播知识信息、开展社会教育、拓展服务领域的重要手段。各级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以读书节、讲座沙龙、诗词音乐会等活动为抓手,拓展阵地、扩大影响。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和活动的可操作性,科学设置活动主题,集思广益做好活动策划,更好实现文化传播、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观光等产业融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特质的文创产品,建设具有图书馆氛围的文创空间,使其成为别致的推介“名片”,不断丰富读者文化生活,以“图书馆+”持续赋能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优化手段,以智慧化服务提高文化传播效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使得知识信息服务领域跨界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因此,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数据化、智能化手段,为用户营造动态交互、沉浸体验、虚实结合的知识获取与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空间的价值。着力打造基于5G、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持续优化新媒体推介和新技术平台应用,强化数字资源整理推介,以内容建设、技术保障、平台传播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让图书馆的服务更便捷、更惠民。联合相关技术部门,借科技之力创新传统文化内容的表达形式,如将古诗词、成语典故、民间工艺等宣传内容制作成新媒体产品,以更生动、轻松、有趣的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将其“投送”到读者手中,以高质量知识服务,为国家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