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理论

用好财税政策工具箱

宋 铮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成效持续显现。新征程上,必须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继续实施好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奋力推进税收现代化,用好政策工具箱,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阔步向前。

从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党领导财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全力推动财政工作服务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持扎根中国具体实际,科学回答我国财政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步推进和健全地方税体系,扎实推动国资、国企、金融等领域改革等。十年来,税收改革、税制改革全面发力、持续推进,初步构建了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一系列成绩启示我们,务必深刻认识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从政治、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把讲政治体现在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精打细算、节用为民,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奋进路上,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强宏观形势研究分析,围绕“国之大者”,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财政和税收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密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动财税建设,把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等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此外,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推动财力下沉,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动重要产业、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为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发展保驾护航。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需要包括财税在内的多方面协同发力,让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得益彰。应不断规范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并从招标到项目验收、项目运营,设置系统性的监测指标,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保障,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项目中来,加大对清洁供暖、秸秆无害化处理和绿色交通等的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中强化财政支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需要财税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围绕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发力,坚持科学协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并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和全面性,创新机制,强化资金管理,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与基层运行服务机制相结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水利建设、种业振兴等方面做好工作。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完善对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助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言,财税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十分重要,需要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扶持力度、完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贴息与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着手,营造能充分调动创新主体驱动力的发展环境,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积极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聚焦解决 “卡脖子”问题,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任务落实好。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强化绩效管理。扶持新能源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减税免税政策,提供投融资支持,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聚焦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扶持力度,坚持便民惠民,不断升级税费服务体系。通过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等实招,以财税改革之“暖”,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建立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就民生幸福曲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