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理论

在跨文化传播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权玉华

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向未来,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找准坐标与定位,注重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作用,力求传播方式吸引人、内容触动人,更好地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生动反映社会发展面貌,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提高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

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大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中华文化生存发展和改善我国在世界文化影响力格局中地位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由来已久。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见证中西文化交融,郑和下西洋,滚滚波涛传递友好交流的声音,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互动造就了世界文明的更加丰富多元。提高跨文化传播水平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因此,“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正是当代中国开展跨文化传播的深刻内涵。

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熟悉、认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继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地走向世界,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从而更好地展现最真实和最立体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理念。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凝练当代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中华文化精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得更远、深入人心。一方面,应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矿,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难题、世界问题的重要启示,深刻领会其精髓、进一步挖掘阐释好其内涵,有利于更好满足国际社会、各国人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不仅要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辐射力,而且要增强中华文化“走进去”的影响力,准确把握中外文化的“融通点”,推动传播方式实现从“广种”向“精耕”转变,传播内容从粗浅的“文化符号”传播向深入的文化内涵转变,持续提升传播质效。

区分对象,科学设置分层传播路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必须深刻认识对外传播工作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设置传播路径和方式。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日益扩大,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这背后的中华文化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吸引力持续加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同时,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传播渠道的有效性和畅通性不足、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令跨文化传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持续创新,以构建分层传播路径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进”海外人民心中。一是推动从泛众传播到精准传播转变。这就要求传播内容要更加“精细”,精准切分受众需求,改变“一刀切”“一视同仁”的传播方式,变粗放式为精准化。要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等方面做到科学系统的分层设计,找准定位、对准频道、准确发声。二是推动实现差异化传播。不同阶层人群对文化需求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一个国家的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人群也要做好细分,制定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传播策略。三是要将国别差异与区域协同结合起来。如,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既要尊重差异化又要寻求同质性,做到区域协同。

完善体系,持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高水平的传播技巧和路径,还需要先进的制度保障和多元的传播主体支撑。为此,一要加强统筹指导,注重资源整合,鼓励更多的文化主体、媒体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传播中,尤其是鼓励各种民间团体和个人投身这项工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汇聚更多的人才、文化和传播资源。二是要科学运用市场化手段,激活文化市场活力,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助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实现多种效益齐头并进、不断提升。三是进一步拓展海外传播渠道,加强与境外媒体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融媒手段,持续扩大传播空间和载体,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与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一个更加真实、积极发展、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形象更好、更深入地呈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