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几年来,新文科建设在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中走深走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充分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具有复合能力与实操水平的新型金融人才的渴求更为迫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深刻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文科教育创新的新要求,在新文科建设中结合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持续推进金融学科守正创新和管理转型,着力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上求新图变,打造系统完善、层级明确、融合创新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精准把握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化发展趋势。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学科也愈发地呈现出跨界性、创新性、技术性等特点,其涉及到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已逐步扩展到计算科学、数理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这极大拓展了文科学术视野和实践空间。在此背景下,探索金融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不仅可以为金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推动现有专业升级改造、强化金融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引领。
适应金融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树立新金融人才培养目标。2020年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规律,坚持立足国情,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分类推进,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在金融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金融业态新的发展形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符合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金融领域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很渴求,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高。相关高校应全方位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等重要抓手,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系统性推进工作,走好新金融人才培养之路。
打破传统金融学科界限,推动人才跨学科培养,形成科技引领的全过程学科育人体系。在新文科建设进程中应强化金融与管理、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引领带动金融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在新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把前沿金融科技引入教学过程,将反映金融新发展、新成果、新知识的课程引入专业教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跨学科融合特色,将融通性交叉性理念渗透到课程设置环节,使不同课程能够有效互补,推进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比如增加程序设计与算法实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量化投资等课程,使学生有效提升计算机技术基础、信息素养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更好地适应新金融的发展需求。
夯实产教融合基础,推动不同社会主体协同参与新金融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合作育人体系。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灵活的合作模式,创新高校与各界的合作育人机制,使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与院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解决高校金融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供需错位等问题。鼓励高校通过与社会多方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研究中心及产业学院等方式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融,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金融行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可以探索与区域、行业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金融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推动人才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
强化新时代价值引领。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更以其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等特点影响多学科发展,关乎高等教育全局。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在新文科建设中培养新型金融人才,必须强化红色基因,注重经济金融理论的本土实践与创新,同时增强国际视野,培养更多通晓国际规则、富有家国情怀的新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