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

祝 涛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融合互促,对于提高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高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推动者,是广大师生员工的服务者。高校党建工作决定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为其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教育工作发展成效是检验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旨归。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是新时期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与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一致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充分彰显党建这个“最大政绩”的同时,抓好学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推动高校党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坚决有力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党建与教学科研业务深度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高校应准确把握党建工作规律特点,做到党建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让党建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强劲引擎。要大力推进“党建+教育教学”,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安排部署好教育质量监测,抓好教育科研,落实文化进校园,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思路,邀请校外优秀党员专家和知名学者入校开展讲座、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党建理论输送到师生群体中,在促进师生长知识增见识、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为高校拓展教育教学实践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高校党建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融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效、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党组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定期研究、专题部署、专项督查,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应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将党务培训和教师的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论的学习,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推动院系教研室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等方式,切实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建设,使其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以典型榜样引领骨干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切实抓好校院两级“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教学、科研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之中,将党员发展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优秀教师自觉把个人业务的发展与思想政治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政工作是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优势渠道,党建是思政课教学的“魂之所系”,思政课教学是党建的“重要桥梁”,党建和思政课融合体现了知行统一,办好思政课,将党建理论科学、系统、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就是巩固党建主阵地、增强思政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高校应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持续加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力度,为高校党建提供学科依托和理论支撑。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堡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拓展教育载体,持续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进一步凸显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形成兼具开放性和科学性、党建引领下的思政工作体系,以加强党建为学校发展立“根”,以强化思政工作为学校发展铸“魂”,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发力,筑牢学校育人体系,涵养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