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王家村小香蕈种植合作社门口,挤满了前来交售小香蕈的村民。无独有偶,在吉林省汪清县,借助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一家公司已销售各类特色农副产品近万单,辐射带动全县近千户木耳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至5000元。在河北威县,梨果优势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消费帮扶的力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显现,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变成“真金白银”。应持续丰富供给,以优质的服务对接需求,让消费帮扶这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走深走实。
强化品牌战略,提升扶贫农产品竞争力。当前不少地方通过有益探索,找到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然而,受生产技术条件和小散生产模式等限制,既存在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也会出现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甚至可能发生农产品滞销烂在田间地头的现象。过去依靠对口单位用献爱心的方式虽然能消费一部分,但数量有限,而且也不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应当强化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真正让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完善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消费渠道。一方面,推动上游生产基地的资源整合,控制配送成本,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订单式产销方式。另一方面,协同市场主体各方力量,搭建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仓储、物流、结算、信用信息、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实现生产、流通、销售全供应链环节“一条龙”服务,推动消费帮扶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社会参与良好格局。
强化宣传引导,拓展消费帮扶。优质农产品、特色乡村美食等,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能助力农民朋友实现增产增收。要提升宣传引导水平,如用“沉浸式”的美食体验让消费帮扶变得更时尚,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积极参与消费帮扶且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企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给予更多褒奖和发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