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

李淑颖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分析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提升认识,把握规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重要职责。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抓实重点任务、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提出了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只有把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育人方式和办学模式改革等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并让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程中发展好职业教育事业,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德技并修要求我们注重德技融合,将德育与技能教育一体化实施,以德驭技、以技育德,互融互动。一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好思政必修课程,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三是培养职业技能,发挥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在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具备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必须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树立资源和利益共享的合作理念,把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一是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创新优势,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并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同步,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二是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积极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结合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与区域资源配置,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尤其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三是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四是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优化合作政策环境,通过给予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开展订单培养等形式,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保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一是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完善职业院校设置标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二是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三是释放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优化发展环境和教学体系。四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市场、促进就业,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