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把教育、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前景所在。
11月23日,长春新区会议室里,一场头脑风暴碰撞火花,几种观点交锋凝聚共识。在产教融合创新园区规划设计交流视频会上,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宇龙带领新区相关部门、驻区企业、高校院所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对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就产教科城协同融合、搭建政校企产教合作新模式等问题深入开展学习交流,谈体会、谈感悟、谈打算,持续掀起“头脑风暴”,积极探索“产业+教育+科技+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产教协同与融合,产业是支撑、教育是核心、创新是动力、人才是保障。
历经六年多的建设发展,长春新区综合经济实力在量质齐升中不断增强,GDP年均增长7.6%,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国家级新区排名持续上升。今年以规上工业产值为代表的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率先实现转正增长,对省市振兴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长春新区产业发展不断集聚成势。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新区今年以来签约落位项目92个,总投资104.9亿元;重点洽谈储备项目132个,总投资754亿元。全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到45个,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3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600余户,产值规模近240亿元,占全市80%、占全省30%,培育了高新股份、生物制品所、圣博玛等一批全国领先的优秀企业,形成生物制药、高端疫苗等多个特色集群,是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引进了希达电子、永利激光、吉大正元等企业450余户,形成了以光电器件、光电显示等为特色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一汽奔腾、天合汽车、一东离合器、大正博凯等重点企业130余户,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面对新区变革中的机械制造业、加速发展的医药产业、有特色的数据产业、起步的新材料产业和跳跃式发展的服务业对涉及产业发展全链条、全学科的不同层次人才,尤其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面对新区各产业领域企业提出的招新人难等实际问题,如何为企业提供充沛的企业家、研发人员、工程师和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业工人等人力资源?
交流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围绕产教融合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他表示,产业崛起和教育变革的关系密不可分,要通过谋划资源、搭建平台,占领创新高地,焕发经济活力。教育与科技人才要齐头并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坚持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开拓合作共赢局面。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唐明以“中德(上海)产教科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典型案例,在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对该示范区的建设路径、合作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他表示,要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符合长春新区实际的产教科城融合发展之路。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此次产教融合创新区规划设计交流会对搭建政校企产教合作新模式,统筹布局教育资源,形成校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长效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长春新区正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升级,开拓产业赛道,高标准谋划建设“两谷一基地”。
“药谷”打造聚焦研发服务(CRO)、中试服务(CDMO)等功能服务平台,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努力构建聚集千家医药企业、千亿产业规模的医药产业集群。
“光谷”发挥吉林大学、理工大学、光机所、长光卫星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形成全领域的光电信息制造高地。
“新材料基地”联合国科创新、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工大,投资178亿元建设长春精细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材料、化学仿制药原料等功能材料,打造新型材料的创新基地、高价值的生产基地。
同时,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按照“集聚、高端、优质”的发展导向,壮大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态,依托长春智慧法务区,着力打造“法务+商务+文旅+数字+双创”多维融合的产业高地。
与新区共入新赛道的企业家们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低成本、稳定型要素供给发展环境是新区追求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搭建要素保障平台,减少企业各类交易成本和市场成本,让企业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新区努力实现的目标。
长春新区将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契机,科学规划新区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和产业高效结合,为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打造低成本的可靠供给平台,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让企业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