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美丽的乡村

陈化鑫

美丽延边,风光如画。

作为摄影爱好者,怎能错过这美好景色。我背起相机,走向田野,走进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

从远处眺望,如纱似幔的晨雾,笼罩着北城村,缥缥缈缈,如海市蜃楼一般,梦幻而迷人。村前,是一片收获过的稻田;村里,缕缕炊烟,袅袅升起;雄鸡报晓的歌声,嘹亮悦耳;不时从村里传来的牛哞犬吠声,萦绕在耳畔。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乡村画卷啊!

走进村,主道和巷道全是柏油路,路两旁,步登高和美人蕉开得格外艳丽,姹紫嫣红的鲜花把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舍装扮得十分靓丽。

我边走边用相机拍摄这美丽景色。这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向我走来,跟我攀谈了起来。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人叫李克科,一直住在这个村里。问他如今村民生活咋样,他高兴地说:“能过上现在的好生活,俺做梦都笑啊!过去村里有句老话儿:北城村没老婆行,没靴子不行。那时村里全是土路,一下雨泥泞得很。你再看现在,这路,这房子,修建得多好啊!农民的农业税免了,现在看病有医保,困难有低保,种粮给补贴,这都要感谢共产党啊!”老人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话是发自肺腑的。

告别了老人,我继续往前走,不觉间来到了村部。村主任李玉山热情接待了我。

我说:“你们村环境建设得真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高。”

他自豪地说:“当然了,我们村是汪清县大兴沟镇第四大村,有226户,长住人口420多人,主要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村里壮劳力多,地少人多,就大力发展养牛业。目前全村有70多养牛户,存栏1000多头。靳宇峰是我们村的养牛大户,养了近百头牛,年收入三四十万元。现在,国家对农村政策太好了,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他话里充满了喜悦。

离开北城村,我来到临近的双桥村。去往村里道路两侧种植的串红、扫帚梅争奇斗艳。村口大片金色的稻田,在蓝天白云和鲜花的映衬下,色彩更加明丽。一辆辆小轿车停在农家院里,从中看出百姓生活的富足。

村边大地里摆着一片黑黝黝的木耳菌袋,六七个妇女在摘木耳,一个50多岁的男人把一篮子木耳往晾晒网上倒。闲聊中得知,他叫祁学章,种了30多年木耳,今年种了6万多袋,他还种植了两个塑料大棚的桑黄。他乐呵呵地说:“我家光种木耳和桑黄一年就收入10万多,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话语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村头,一座蓝瓦白墙的新房舍吸引我走近拍摄。这时,屋里出来一位老大娘,热情跟我打招呼,并让我进屋喝口水。我被大娘的热情打动了,随老人进了屋。屋里十分整洁,大炕上铺着黄色炕板胶,白色电视柜上是大屏幕液晶电视。我和大娘坐在炕沿上唠了起来。大娘叫袁秀娥,80岁了,是五保户,这座房子是国家帮助建的,花了6.5万元,她才拿了1.5万元。她高兴地领我进厨房和卫生间看,锅灶既可做饭,又能烧地暖,大娘把屋里烧得暖烘烘的。卫生间和洗浴在一起,洗衣机、热水器俱全。她说:“俺嫁到这个村60年了,这两年患了哮喘病,多亏了村里帮助,吃住无忧!”大娘这话是发自心底的。

与双桥村一桥之隔的双河村养牛户苏相才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他和老伴养了14头牛。他说:“我现在知足,光养牛一年就收入五六万。”他目光里有深深期待和美好希望。

这三个乡村,是全国美丽乡村的缩影。这是我们美丽的乡村,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