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游戏,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季节,开展这种活动不受寒冷条件的限制。踢毽子简单易学,运动起来十分暖脚,而且不论男女,无论大人小孩,都愿意玩这个比赛游戏。据考古发现,汉砖上就有踢毽子的画面,由此可见,踢毽子的历史有多悠久。
毽子的踢法也很多,有“踢”“打”“奔”“掰”“压”以及五花八门的样式,足以达到比赛的目的。尤其在近些年,踢毽子活动也被很多中老年人所喜好,作为冬季健身的项目之一,它已经成为冰雪文化里的一项内容。甚至有的杂技表演也把踢毽子融入进去,技艺高超精湛,令人拍案叫绝。
冬季里,小伙伴们在户外做游戏难免受到寒冷侵袭,因此运动量大一些的游戏更容易促进血液循环,于是踢毽子便成为冬季里最理想的运动项目。过去,孩子们手中的毽子都是自制的。在各种毽子中,踢起来最舒适的应属铜钱狗毛毽子。制作的方法是将狗尾巴上的长毛剪下足够的一缕,捻得紧紧的穿进三四块铜钱里,将铜钱用力拉到狗毛的根部,并在正中间加进去一小段用竹筷子削好的楔子,狗毛便结实地固定在几块铜钱上,最后把底部削平,一个狗毛毽子就做成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找不到铜钱就用差不多大小的螺丝母代替。那螺丝母落下来砸在脚上生疼的,好在冬季里脚上穿的是大棉鞋。
为了扎个毽子,自己家没有养狗的,就在别人家的狗身上打主意。东院四姥姥家的大黄狗因为老实,结果被小伙伴们给剪成了光杆尾巴。
实在弄不到狗毛了,就只能弄一些麻坯子做代替品,再用红钢笔水染上颜色,踢起来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唯一的缺欠是,揣在兜里受到挤压,麻坯子容易变形。也曾听说马鬃做的毽子更结实耐用,但那时候的马鬃更不好弄,生产队里的每一匹马的马鬃都是由车老板负责修剪,没有太长的,只是在最后边留一缕。有聪明的小伙伴利用鸡毛做毽子,但鸡毛毽子虽然漂亮,踢起来与狗毛毽子比就差得远了,有点儿中看不中用。
无论是麻坯子毽子或马鬃毽子或鸡毛毽子,包括现在市场上用胶皮、塑料制成的制式毽子,虽然十分美观,都不如狗毛毽子更适用。当你把狗毛毽子踢到空中后,它下落的速度相对柔缓平稳,不能不说它是毽子里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