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2版:理论评论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张忠梅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这是针对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新阵地、新课题提出的重要要求,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社会治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形态的新变化,高度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壮大和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织密党的组织网络,做好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集聚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重要阵地。新业态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等特点,新就业群体具有数量庞大、覆盖面广、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这一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我们必须持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在常抓不懈中进一步规范,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抓好典型示范等途径,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强化调查研究,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底数清、情况明至关重要。要压紧压实流入、流出地党组织管理职责,强化调查研究工作,组织行业部门、属地和企业联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入、流出党员情况调研、摸底、排查工作,及时了解其当前居住地、工作地,强化日常联系,并建立相关工作台帐,按一人一卡要求建立档案,切实掌握动态数量和分布情况,同时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织牢织密基层党组织体系,确保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党的组织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应建尽建。

突出规范灵活,促进组织生活提质增效。组织体系要建好,工作抓手要切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碎片化、灵活性强意味着从业党员的工作时间存在交错,“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存在一定挑战,必须针对人员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科学制定党建工作标准化规程,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办法,严格按照《党章》等党内法规制度要求,规范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抓住用好新就业群体党员零散时间段,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紧密结合,灵活有效开展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和有效性。

注重对接需求,把党组织的服务、关爱贯穿始终。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切实让组织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才能更高效地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向心力、战斗力。为此应采取谈心谈话、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和渴盼,找问题、谋对策,把党组织的关怀帮助送到他们心间。通过加大服务驿站建设力度、开通党员服务热线等形式,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大力选树培养流动党员先进典型,探索积分奖励管理机制,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文明宣传、基层治理等志愿服务,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在暖心服务中引导新就业群体听党话、跟党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强化方法创新,提升教育管理效能。要主动适应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不固定等特点,因人制宜,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采取灵活多样、多边共管的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强化党员信息库建设,将新就业群体党员信息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信息互通机制,实时掌握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去向、参加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情况。探索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网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在线教育学习、活动线上打卡等功能一网集成,用不见面的教育管理和党务联系方式持续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质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