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理论

以耕读教育赋能“新农人”培养

崔 舰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长期农业实践的结晶,厚植于农耕文化沃土的耕读教育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科人才和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新征程上,大力倡导和推行耕读结合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把耕读教育和乡村振兴需求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实践教育模式,必将在更好引领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推动农林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的绘就。

深挖耕读教育文化内涵,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引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里既有勤劳、淳朴、诚实、善良的价值美德,又有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浓厚情怀和优秀品质,还蕴含着家风家训、文化传统、乡风民约等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对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农耕文化,强化耕读教育,突出“半为儒者半为农”等文化价值传播,既可以把农耕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扬光大,又可以让千百年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更深入人心,让扎根中国大地的耕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关高校应把耕读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和“一懂两爱”的思想价值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流程再造教学体系、全要素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使新时代的学子充满热情,怀揣理想,肩扛责任,走进农村、走向农业、走近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要通过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播普及,形成认同农耕文化、实践农耕文化的浓厚氛围,以耕读教育引导学子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浪潮中以切身实践感知“耕”不再拘泥于田园劳作,“读”不再只是书本知识,更好地于耕读结合中体会价值理念、明确奋斗方向,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前行动力,切实将学习耕作、勤奋读书、就业意向、职业理想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自觉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提升耕读教育质效中强化“三农”情怀。“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耕读教育的关键和精髓在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从土地和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事业中,需要强烈的“三农”情怀和担当意识,这就需要耕读教育尤其是农林院校的耕读教育更立体多元、务求实效,引导大学生带着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去实践和成长。一是从思想上深化认识,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把农民的愁与乐、乡村的兴与衰系在心间。二是从行动上强化自觉,主动到田间地头和“三农”工作一线,与农民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关心农民疾苦,倾听农民呼声,乐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提升素养、提高本领,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如饥似渴吸收知识养分,在学习实践中把自己锻造得愈来愈好。师生间要教学相长,切实做到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推出新颖多样的耕读教育形式,拿出好招实招,把课堂开设在大自然里、农业农村工作最前沿,让学生们身临一线学知识、植情怀。

着力打造耕读教育精品课程体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育人成效,努力把优势资源转化成耕读教育的生动素材,推进教学改革,围绕农业产业链人才链,改造提升现有专业,打造重点涉农专业群,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交流,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紧跟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增强教学前瞻性,及时把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农业电商、金融、乡村治理等领域最新知识纳入课程,优化耕读中国、大国三农、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农史农俗、农业概论等精品课程。耕读教育想要办得更好,考验的是学校与教师勇于创新的意识、探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应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和综合保障,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产学研融合,建设各类基地和科技小院,切实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培养服务于现代农业产业需要的精英人才。

打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耕读教育实践模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耕读教育的内涵精髓和核心要义体现在耕读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耕读+思政”“耕读+专业”“耕读+劳育”“耕读+实践”“耕读+基地”“耕读+项目”“耕读+生产”等教育组织模式。一是不断完善开放融合的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培育耕读教育金课,鼓励教学名师为本科生系统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打造耕读教育名人讲坛,邀请名师大家和杰出校友等讲国情、农情,讲责任、担当,聚焦第一课堂,弘扬耕读文化、强化理想信念。二是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等活动,聚力第二课堂,在亲身实践中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立足学校特色积极打造耕读教育的多维载体。打破学科边界和专业壁垒,布局实施卓越农林“创新班”、产业“定制班”、农科生“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新形式,在一体化推进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改革中充分融入耕读教育元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