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推进新征程上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贾 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建设是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推进新征程上的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统筹、优化彰显不同课程学科专业特点的育人资源,着力在融合上下功夫,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人生理想、事业梦想和道德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洪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协同育人,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需要,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文章,促进各门课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发挥好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课程思政重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应彰显其价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这两类课程都肩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合力构建好高校“大思政”课程体系,发挥好各方面育人功能,有助于形成思政教育强大效能,既“惊涛拍岸”又“润物无声”,使思政教育向纵深推进。高校要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规划,依托自身不同的文化历史积淀,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要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课堂等各环节下足功夫,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专业学院协作,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专业人才培养培基铸魂,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步调一致、相得益彰。

推进实践育人,拓宽课程思政路径。做好“课堂+实践”文章,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把握和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更好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思政教育元素能否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与教师的实践背景、思想道德素养等息息相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质效和育人质量。因此,培养塑造教师队伍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务实精神,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专业课程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出发,找准实践育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中。具体来说,要着力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不断拓展课程思政阵地,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觉悟、涵养情怀。如在环境类和生物类课程中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向学生讲清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始终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明白我国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行国家公园体制,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向国际社会展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所作的努力,继而引导青年学子为此继续努力、贡献力量。再如在农学类课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向学生讲清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引导其培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其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学生爱农乐耕,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奉献青春、挥洒汗水。要在实践教育中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拓展“线上”育人,巩固课程思政阵地。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线上+线下”文章,以信息技术赋能,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打造全要素协同发力、融合互补的线上教学体系。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为学生及时解答生活和思想上的困惑,使线上教育和线下教学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好网络教学联动工作,加大“三全育人”各主体之间协同联动力度,让学校各学科、各部门在网络化教学中的沟通更加顺畅,切实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思政教学能力。要用好融合手段、融媒平台,在网上网下育人中把握好时机,找准教育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思想“共鸣点”、情感“触发点”,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