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作用

汤 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筑牢文化自信、凝聚时代力量、奋进伟大征程的内在支撑和强大动力,对于各级学校来说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基础教育中面向不同学段青年少年儿童开展好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应用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精心设计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更好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育人理念,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科学的育人理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理念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社交能力及责任感树立等,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红色文化在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有机融入,能够更好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引领,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育人价值,铸牢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的“红色底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紧密围绕小学阶段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初中阶段的政治觉悟提高和品德锤炼、高中阶段的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等目标,通过讲好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事迹故事,宣传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以及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诠释革命精神等途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及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帮助其树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要明晰各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将其充分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活用地域资源,持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要实现育人效果,必须将其与其他文化进行系统整合、深度融合,构建科学完备的育人体系,更好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应深入挖掘利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育人课程,以课程化方式使红色文化立德树人价值得到更好实现。以吉林省为例,拥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这“三地三摇篮”是吉林这片热土的红色标识,是吉林人民的红色血脉,也是吉林青少年深入学习“四史”、淬炼精神品格、铸就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在开发建设红色文化育人课程中要用好用足用活这些红色区域资源,将其充分融入课程内容中,形成具有区域在地性、功能指向性的红色文化育人课程群。要充分考虑各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强化红色文化对学生认知的引领、情感的陶冶、意志的激发和行动的积极促进,持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强化示范效应,大力推广红色文化育人成功范例。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能够起到正向引领作用。在青少年学生中持续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传播纳入立德树人体系,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应强化成功范例的示范效应,以优秀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实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典型做法、成功范例的选树推广,努力加大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共建、案例共享、成效共进等方面工作力度,积极将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的做法等先进模式、方法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持续增强以红色文化育人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让融入红色文化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

统筹各方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走深走实。红色文化不仅留驻于文字图片的记录里、口口相传的革命奋斗故事中,更体现在我们身边一处处革命遗迹、文物和各种纪念展馆、红色景区中的实物资料上。做好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利用好社会大课堂资源,就近就便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红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红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红色教师”,使广大青少年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作业、革命纪念馆里的现场教学、革命先烈故居旧址的实地考察,在身临其境中对话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