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代,我生长在农村,面对贫苦的家境,我心生梦想,梦想着有一天,通过学习奋斗,来实现我的大学梦。
1976年,我高中毕业返乡。一天中午,一位好友找到我,谈到了有关大学招生形势的消息。他鼓励我:“你在学校是文理兼优的尖子生,文化知识底子厚,一定抓住机遇,早做准备。”
当确认可以参加高考后,我立即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起来,决意报考!但听老师和有经验的人讲,参加当年高考者,不乏有10年沉积的尖子生,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胜出,真是难以始料。主要看谁的基础好、复习好、发挥好、成绩好。
面对一片空白的高考,我应如何复习迎战?这成了当时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那时,困扰我的主要问题是,复习不知从哪入手,不知哪些知识是重点,手中没有复习资料,就连中学课本都残缺不全,真是两手赚空拳,处处是难点。所以,迎考的事,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为提高复习效率,我制定了一个简单备考攻略:一是以快制胜、以我为主。从得到高考消息后,立刻启动复习;根据身边没有补习条件和名师助力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自学韧劲。二是知难而进,量力而行。面对诸多困难,不屈不挠;不给自己设置高考太高目标,只要走出去就好。三是一心朴实、两手准备。在时间紧、困难多的情况下,我一心一意抓好复习,尽力实现高考目标;如果考不上也不气馁,就继续在岗位上发展前行。
心动不如行动。从接到高考通知到高考,只有短短2个月的时间,为此,我采取“白加黑”的学习法:白天在自己家里学习,晚上转战于办公室。酷热难耐的盛夏,我把自己关在屋里,脚蹬凉水盆、身披凉毛巾,一门心思奔着心仪中的大学而去。
提及复习过程,我还真的走了一段弯路。开始,自己拟报考文科,所以,复习侧重点是文史方向。后来,一位当大学教授的知青家长,了解到我的文理科基础均衡和未来发展的想法后,建议我报考理工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承蒙高人点拨,我茅塞顿开,立马转行倒舵,“弃文奔理”。高考结果和人生实践充分证明,上述抉择是无比正确的。
练兵千日,只为战时。历经紧张准备,动人心弦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记得当年高考时间是11月27日、28日两天。第一科考的是语文,此乃本人强项,所以答得算是得心应手,审定试题后,奋笔疾书,基础知识,没有遇到大的障碍。记得作文有两个题目,要求二选一,我选了第二题。作文期间,我突发灵感,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联想多等种手法,监考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和答卷,连连示好鼓励,引来其他考生的羡慕。政治科目考试,答得也还顺手。难度较大的当属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物理电学等内容,答错和答不上“空白点”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为我的高考蒙上了阴影。
在焦急的等待中,1978年4月初,我的录取通知书方才姗姗来迟。被录取的学校是第二志愿,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其实我的成绩已达到一般本科录取线),对这个结果,我欣然接受,中专虽不是我心之所属(后来我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文凭),但也堪称我家的一件大喜事。后来得知,此次高考,我所在的学校毕业生有160多人,当年只考上6人,我们班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同学考中。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40多年前的高考印记深刻,它不但助我圆梦,同时,还为家族点亮了希望和未来。自我之后,全家上下形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高度共识,2个弟弟相继考上了大学,短短几年间,我家考出3个大学生,全乡上下羡慕不已。也正是得益于高考,使我改变了人生。
现今,我已退休,尽享天伦之乐。每当忆起上述人生蝶变,一种甜美感、自豪感、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我从内心感激一路相助的恩人,更忘不了助我实现梦想、改变命运的那次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