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独特价值取向,确证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我们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的重要方面。精神世界充盈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人生命体验的多面性、追求意义的自觉性决定了人无法单纯以物质享受为唯一目的,“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基本生存性需要基础上,心灵和畅、情感愉悦、精神自由等发展性需求之于个体的意义更加凸显,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渴望并存在人们的生命追求中。精神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有着将追求精神富有同寻求幸福生活相贯通的传统,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有着修养精神的高度自觉。不同于为资本增殖逻辑所深度捆绑的西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均衡推进的现代化,不仅着眼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关注对精神需求的有效满足,展示出了独特的现代化理念。
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将反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辩证统一性,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精神生产以何种方式进行、以何种内容为目标,同时精神生活对于物质生活也起着一定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言,“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精神生活筑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并不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副产品”和“伴生物”,而是以强化或弱化、支撑或阻滞等方式发挥着对于物质生活的反作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代中国是在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下走过来的,也必将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走向未来。只有矗立于充盈精神生活之上的现代化才能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只有建立在人民精神世界丰富前提下的现代化才能有其始、成其终。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面对前进道路上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情况,更加需要我们巩固好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好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确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以精神世界的丰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发展充分,则社会活力迸发、发展动力强劲;人的发展滞后,则社会停滞不前、发展涣散乏力。进而言之,现代化以物质财富的积累、生产力的发展为重要要求,但这并不是全部,只有把物的丰富和人的发展相统一、把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共同推进,现代化发展才能更有根基、更有动力,才能最终达其目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层面上,追求的是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方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诸多领域,精神性要素是描述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基础性面向,追求精神富有、寻求精神自洽是人之为人的天然禀赋,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包含着对精神生活丰富发展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是否充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尺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进程中,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一定能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