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评论

让更多博物馆成为常态化“第二课堂”

周荣光

引领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更好满足他们的学习实践需求,是文化育人、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举措。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建设北京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件库”,中小学各学段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馆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从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到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的猪形陶鬶,从浩如烟海的传世古籍到镌刻着民族精神的红色文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知识的巨大宝库,其浩瀚馆藏贯通古今。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就要使承载灿烂文明、蕴含丰厚历史宝藏和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成为生动形象的文化传承载体和重要的教育资源展示场馆、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引领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有利于孩子们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更有益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孩子们立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为民族复兴砥砺奋进的志向和决心。特别是近年来,博物馆的软硬件水平都得到完善,有效开展“馆校合作”并使之常态化,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博物馆,让“展室”变“教室”、“殿堂”变“课堂”,一定能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形象、直观、生动地感悟历史、继承传统、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在丰富历史文化滋养中幸福快乐成长,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让更多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并实现常态化,需要创新博物馆运转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为此需要对标中小学语文、历史等课程,打造与学校教育互补的教育活动“课件库”;需要坚持“高雅不深奥,亲和不媚俗”的价值底线,坚持公共文化教育职责定位,研发更具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增强学习效果;需要寓教于乐、融学于趣,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既受益又有欢乐,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瑰宝名扬天下,用中国故事感动世界,成长成才,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不竭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