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0版:民主法治

街头巷陌的平安“警”色

——白城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纪事

本报记者 刘巍

“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我们很有安全感。”

“在白城做生意10年了,感觉这里的治安一年比一年好。”

“晚上下夜班回家,看到警务工作站的灯还亮着,心里就特别踏实。”

平安与否,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平安背后,是白城市公安局持续创新警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的生动实践。

“防控”与“打击”同向发力

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驾驭能力如何提升?白城市公安局将警务资源、管理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做强战斗实体、织密巡防网络、推进多元共治,在主城区政治核心区、人员密集区、治安复杂区等关键部位建设9个警务工作站,整合交警、巡警警力,组建集警情处置、巡逻防控、交通管理、应急处突等职能于一体的专业队伍,全部下沉到街面警务工作站,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

白城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部实行“龙头指挥、单元作战、所队融合、资源支撑”的一体化作战体系,聚焦21个核心区域、12个重点区域、60个必到点、78条必巡线,精准调动、靶向投放巡防警力,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出警效率、处置水平“双提升”。

今年3月,市内某小区有群众跳楼轻生。正在附近巡逻的长庆桥警务工作站民警第一时间接收指令,仅用3分钟便赶到现场,迅速控制局面,成功解救群众。

“融合”与“治理”同题共答

访民情、解民忧,防风险、治乱点,调纠纷、破案件……全市公安机关104个派出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神经末梢”。

今年以来,白城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深化“警地融合”工作,与78家行业单位建立41项协作机制,推动党政力量、公安力量、社会力量紧密融合,整合社区网格员、单元长、楼栋长、在职党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通过治安防范措施和群防群治的“1+N”组合,构建具有白城特色的基层治理警务新模式,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质效稳步提升。

工作期间,洮北分局探索实行“三局两院”进网格工作模式,公安、司法、城管和法院、检察院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违建整治等工作,同时,发动居民小区的老党员、退伍军人、物业人员等组建“义警”队伍,建立“群众说事点”,做到“民警义警同步巡逻、警情社情同步处置”,打造群防群治“前哨站”,筑牢服务群众“第一线”。

“流动纠纷化解室”是白城市公安机关针对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小、杂、烦”等特点,将警力前置到群众身边的创新做法。在“流动纠纷化解室”,民警联合社区、司法行政等部门随时调解、源头化解,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问题解决在基层。

“改革”与“惠民”同频共振

白城市公安局积极发挥政务大厅、警务工作站、派出所阵地优势,打造半径更小、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打造一厅聚集“旗舰店”——强力推动市县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同级政务大厅,整合129项业务进驻政务大厅,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做优便民服务“便利店”——将26项交通、户政高频业务下放市区9个警务工作站,配置自助服务设备可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使公安政务服务从“窗口固定时间办”拓展到“群众随时自助办”,让警务服务更具智慧、更有温度。

做实方便快捷“连锁店”——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97项业务进驻派出所,持续释放警务改革红利,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白城市公安局将交通、户政等多项业务下放至警务室和派出所后,把服务平台延伸到街面、拓展到乡镇,结合“民警代办、辅警捎办”等工作举措,构建城区“10分钟服务圈”、农村“30分钟服务圈”。截至目前,累计服务60余万人次,节省群众办事成本2000余万元,实现了“只进一扇门”、信息“零距离”、服务“不打烊”、便民“无空档”。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