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2003年中央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从转型发展的阵痛中逐渐走出,一步步迈入全面振兴蓄势待发的新阶段。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发挥和释放东北产业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发挥好能源保供等作用。特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资源矿藏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得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认识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功能定位与发展优势,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优化国防军事工业空间布局,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能源产业传统优势,优化现有能源生产供给体系,提升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北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与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产业发展由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导向转为技术创新导向。在钢铁、化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要以延长产业链、丰富新业态为目标,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基础工业研发制造水平,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推进龙头带动、链条延伸、协同配套,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同时要紧盯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与战略布局,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完善研发创新产业化体系,推动相关机构单位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推动东北地区区域内协调发展。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要素集聚规模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着产业关联性低、协同性弱等问题。应积极整合现有各类资源,重点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将其培育成区域内部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极,通过扩散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具体来说,要加快人口、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及各方面资源优先向辽中南、哈长城市群集中,充分发挥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等都市圈要素集聚、交通枢纽、产业辐射与经济带动等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极功能,培育好区域副中心城市,提升产业配套、承接与协同能力,推动大沈长哈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城市群体系建设质效,打造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核心带、科创先行区与经济增长极。
主动把握“双循环”重大战略机遇。东北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资源,同时也需借助外部资本、技术与市场等力量。因此应积极利用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中,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推动自身经济增长,培育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应加快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提升商务交流、贸易运输、跨境金融等领域的便利程度,推动港口、铁路、航空、口岸互联互通,打造公铁海空一体化联运体系,建设“东北版陆海新通道”。另一方面,重点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与其在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联动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内重要城市群,加快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产业园区建设新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项目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