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帮助青少年系好“法治扣子”

陈紫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他们既是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更好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法治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各地围绕顶层设计,持续推动学校法治教育创新开展。同时也要看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相关教育资源不够充足,个别授课教师法律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有所欠缺,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一些家长对法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社会机构对中小学法治教育支持力度相对偏小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教育的成效,必须在实践中着力破解。

打造优质法治教育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经过实践证明、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法治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开展法治教育、打造优质课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准确把握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凸显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培养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学校应在不同学段开设相应法治课程,探索编写符合教学和孩子成长规律的教材,在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中提高法治知识课的开课率,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分阶段、分层次的一体化法治教育体系,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培养优秀法治教师队伍,丰富教育方式方法。要强化法治教育教师队伍打造,中小学校在设置专职教师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并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法治意识。要提升网络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实效,充分应用网络媒体推广优质网络法治学习资源,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不断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作用,并推动其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更好实现教育效果。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润物无声中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在心中深植法治种子,同时让家长切实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要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外,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检察、司法、公安等单位沟通合作,引导更多力量投入到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中,助力打造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形成帮助青少年系好“法治扣子”的教育合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