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三农

“牛经济”:乡村振兴新活力

本报记者 王春胜

长白县十八道沟村牛养产业不断壮大。 本报记者 王春胜 摄

近年来,长白县马鹿沟镇十八道沟村立足资源优势、生产环境优势,推进养牛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

十八道沟村位于长白县西部,海拔较高、气候温润,具有丰富的耕地、林地、草地资源,为养牛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全村常住人口180余户,近半数村民致力于发展黄牛养殖,全村共养牛1300余头。

为了谋求特色产业发展,十八道沟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牢牢把握“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改饲养役用牛为肉牛,通过春买秋卖的商业模式,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实施放山牛养殖技术,带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目前,十八道沟村争取上级资金189万元建成养牛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633.82平方米,配有牛舍、精料间、消毒池等基础设施,购置了粉碎机、铡草机、防疫设备等,购买了36头西门塔尔牛和长白黄牛杂交牛。

今年9月,又争取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发展养牛产业,推动传统畜牧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在包保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帮助村集体出售牛肉直接收入10.3万元。

越来越多的群众依托养牛过上好日子,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也让更多的村民在家实现了就业创业。另外,十八道沟村通过“牛”的具体展示,更好地传达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这里展现出来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并以此为基础,突出“牛经济”特色,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十八道沟村。

通过政策引导、养殖大户带动等,十八道沟村的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十八道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长江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利用乡村振兴和养殖业政策支持,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将十八道沟村的养牛致富路越走越宽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