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为振兴发展育良才

王 慧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因素,高质量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石。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把教育强省建设作为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突破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是人文和科技交流的重要纽带。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高度牢牢把握教育强省建设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落实主体责任,把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变成坚定自觉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教育力量。

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只有政治过硬、方向正确,才能筑牢办学根基,源源不断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把教育发展全面融入民族复兴、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强化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把政治标准和要求细化具体化,内化到高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中,更好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将人才凝聚起来、调动起来,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本质的逻辑联系,是一个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其中,教育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教育的优先发展为科技创新持续提供高水平人力资源供给,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才队伍基础;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应有之义,一系列创新手段和科技成果也为教育进步与人才培养夯基赋能;人才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重要战略资源,为教育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智力支撑。振兴发展的征途上,需要不断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态势来培育发展新动能、催生发展新优势,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高校应瞄准科技自立自强,联合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式创新生态系统。要将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加快构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大力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好科研平台,打造创新团队,促进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积极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总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保障和促进教育治理效能提高。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系统观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各方面的现代化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内外衔接、多方协同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建设公平包容、更有质量的数字教育,大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让学生有平等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渠道,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优秀的师德师风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学子呕心沥血。要激励广大教师勇于破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潜心传道授业解惑,在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科研合作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努力成长为业务精湛、为人师表、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