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激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正能量

赵春兰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西考察时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详细了解社区如何围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目标,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文体活动室,总书记饶有兴致地观看社区居民习练书法、合唱民歌,鼓励社区充分利用人才、场地等资源,开展更多健康有益、启智润心的文化活动,以此激发更大的正能量。总书记强调,“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征程上,我们要感恩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就是56个民族融合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奋进征程上,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激发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正能量,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理论的基石和支撑作用,呼唤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蟠龙社区考察时,社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写下“爱我中华”“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等作品。总书记指出:“你们写的‘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像你们写的作品一样,‘爱我中华’!”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理论研究和交流,努力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持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在全社会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中华民族是团结奋斗的民族。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不是从天降,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必须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基层社区抓起,着力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不断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持续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更好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键,强化教育是重点,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重要途径。教育部等部门日前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就相关重点任务作出部署。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强化“三全育人”、知行合一,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鼓励师生在文化载体、类型、风格和传播方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广大教师要运用好网络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传播效应,增强文化育人效果。要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青年专家学者培养,促进研究成果有效转化、育人载体丰富多样,在启智润心中不断提升广大青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