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对于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坚持把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持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高水平的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
科学认识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以信息化为突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都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获取能力,这也为科学高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武器。对于应急管理体系来说,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将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有助于更好地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对于推动应急管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突发事件对人员与财产的危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紧抓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风险管理、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培训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强化实战导向和“智慧应急”牵引,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
加强协同配合。应急管理是一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相关单位部门的协同配合,推动各方面力量的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各类数据化平台信息优势,打破一定程度存在的数据壁垒、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应急迟缓、主体单一、协作困难等弊端,着力建设高覆盖度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高速公路”,横向连通地震、消防、森林、卫生健康等相关应急救援信息渠道,纵向打通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传递链路,健全实时会商机制,促进信息系统的深层次互联互通,构建“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的应急管理体系。
提升配套建设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让其更好发挥效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是前提。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平台、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等,建立全灾种应急通信手段,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手机、固话、卫星电话、移动指挥车等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确保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软件”系统的支撑,要强化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动办公自动化、互联网+政务、移动应用等,以应用促建设。健全工作机制,遵循“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的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问题动态收集和软件迭代升级机制,完善应用流程,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成效。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重点在提升意识和专业能力。要综合运用科技大讲堂、视频教育、干部轮训等方式,帮助应急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培养协同合作意识、数据应用意识,提高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运用科技力量与信息化手段解决应急管理难题的能力。
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动起来融起来的同时,还要注重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保护工作。要为数据安全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对数据处理的采集、传输、应用、销毁等各个环节加以全面防护,特别是面对第三方参与平台维护、数据加工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泄露等隐患要着重加以防范。探索创建统一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审核制度和安全监测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明确数据管理责任,确保数据采集、汇总、填报、更新等工作落实到位,多管齐下、惩防并举、加强治理,为数据、信息加装好“防护栏”,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