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山,属长白山脉哈达岭,主峰海拔1404.8米。“南楼”系满语,书面语为“钠漏阿林”,口语为“纳路”,故称“南楼山”,意为野生菜,满族人经常采集食用。南楼山一年四季风景独特、秀丽。暖春鲜花遍布,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气味芳香;盛夏蜂飞蝶舞,百鸟争鸣,流水飞泻,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叶,交相辉映,五花山色,景象万千;而在严冬呢?严冬的南楼山千里冰峰,万里雪飘,山舞银蛇,晶莹剔透。
人都说在南楼山赏雪是一种享受,入冬后我来到南楼山山脚下的一座小屋,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雪,领略了南楼山落雪的魅力。
这场雪,犹如白居易笔下的俏佳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今日终于揭开面纱,纷纷扬扬,恣意在空中飞舞着。我虽不再童年,但仍雀跃不已,看着那上下翻飞的白色精灵,心旷神怡。雪,舒曼而又轻盈地下着,洋洋洒洒,悄无声息,彰显着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一朵朵、一片片,缓缓飘荡、徐徐曼舞、静静落下。天空灰蒙蒙的,远方的山峦,近处的村庄,都沉浸在朦胧的梦里,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远山之上已经白白一片,群山逶迤,高高低低,因为覆盖了厚厚一层雪,山峦银装素裹,显得很有层次感。
雪下了一天一宿,翌日清晨我走出门外,徐徐前行。此时此刻山路完全被厚厚的一层白雪覆盖,但对于雪下的路,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因为路上的雪比草丛里的雪分布要均匀一些,而草丛里的雪,就显得高低不平了。一路走来,踩着软绵绵的雪,脚下发出“吱扭、吱扭”的声响,那声音特别细微入耳,偶尔还会看到一块块冰凌从树枝上掉落下来,听到一两声“噼啪”的脆响。
路上间或能看到动物留下的脚印,其中野兔的脚印状如梅花,野鸡的脚印宛若竹叶,还有更小的山鸟的脚印,或清晰或模糊地印在雪地上,富有情态。这些动物留下的脚印,把雪地之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丰富多姿。走着走着,也会听到一两声鸟叫,“咕咕——”“啾啾——”下雪的日子,山里特别静谧,鸟儿遇到人,显得格外惊慌,匆匆忙忙从树林里飞起,发出一两声惊叫。顷刻间,树林里的雪花飘洒,冰凌散落,落在脸上丝丝凉凉,慢慢化成水滴,滋润着我们的肌肤。噼里啪啦一阵,鸟儿惊魂未定而又孤独地在天空之中飞翔,寻找另外的栖息地。
南楼山里的雪不但有动态之美、层次之美,还有图画之美。由于山下普遍气温比山上要高,所以当山下的雪开始融化渐显黑色之时,抬头看看山腰或者山顶的雪,相比之下白得更加耀眼,似帽儿、像纱巾,秀气而又充满灵性。远远望去,黑白交相辉映,如一幅素色的风景画,令人耳目一新。
雪与冰是对孪生姐妹,提到雪自然少不了冰。记得孩提时下雪的日子,最开心的不是堆雪人打雪仗,是寻找一种晶莹剔透的东西——冰。屋檐下会有长长的冰凌悬挂着,有时候会有筷子长、刀把粗的冰凌,惹得孩子们尖叫不已。门前树木被冰覆盖,每片叶子上包着厚厚的冰,小心地剥一片下来,便是一片完完整整的冰叶子,连叶子的脉络都清晰可见。池塘里,水沟中,都是冰的世界,拿起一块冰,用稻草管儿用力去吹,便出现一个圆圆的洞,再吹,又一个圆圆的洞,乐此不疲……
天渐渐地黑下来,我返回室内,此时此刻万籁俱寂,静得让人听得到雪花飘动的声音,偶尔会传来被雪压断的树枝响——咔嚓,却更添夜的寂静。隔窗向外眺望良久,我推开门,屋里的灯光倾泻出去,黄的光,白的雪,纷纷扬扬的雪片,携带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如梦幻般美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使得这雪夜更加静谧。这种美,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要用一颗安静的心,方能体会得到。
古人对雪赋予了许多喜庆、纯洁、美丽、丰收的韵味。而南楼山的雪,不管她来得是早是晚,都是人们翘首企盼的。我爱南楼山的雪,更喜欢雪后大山深处所展现出来的、如诗如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