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既是一种经济,更是一种文化。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充分兑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价值,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发展冰雪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为核心的‘4+X’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文化是冰雪经济之魂,是引领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吉林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未来发展中必须强化统筹和创新思维,深挖冰雪“宝藏”,精研冰雪文化资源价值,传承和保护好冰雪文化,建设更多高水平冰雪文旅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冰雪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在人类生活史上,冰雪早已成为人们珍贵的生存资源和重要生态要素之一。自冰雪积存区域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冰雪文化存在。我国冰雪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从浩如烟海的古籍记载中、从意境绝美的古诗词字里行间即可窥得一二。《隋书·北狄传》有载:“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新唐书·回鹘列传》有云:“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绘制《冰嬉图》让我们得以了解昔日的冰上盛宴;还有“昨日雪泥三尺深,今日雪花飞满林”“过了冰河便雪山,严寒已去又重还”“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等诗词,都呈现和记录了中华冰雪文化的美好图景、精彩故事。与此同时,冰雪文化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往往更集中地表现在它的民俗性上。地处东北地区腹地的吉林,因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独特而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发展潜力,勤劳智慧的吉林先民依环境生存,在冰天雪地中形成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冰雪民俗文化,古老而神秘的雪地赛马、冬猎冬捕、冰上杂技等冰雪文化活动,传承至今的雪地“走百病”、抽冰猴、滑爬犁、“挤香油”、堆雪人、打雪仗、做冰灯等游戏和运动,让承载其上的冰雪文化愈发绚丽迷人。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如今吉林冰雪文化衍生出更多的人文内涵,开放、合作、包容的创新意志和纯净、无畏、坚毅的精神品质,滋养着吉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建设冰雪强省征途上,我们必须进一步融合传统冰雪文化、对接现代冰雪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相关文化产品体验价值,让冰雪文化之花更加璀璨绽放。
提升文化自信,激发冰雪文化传承保护自觉。文化铸魂,润物无声。中华冰雪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智慧,体现着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经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持续深化对冰雪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断激活“价值基因”,让其更好地融入时代血脉。应全面把握吉林冰雪经济、冰雪文化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深刻认识到,经多年发展,吉林冰雪版图正在形成以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以及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产业集聚区的“四轮驱动”发展新格局,吉林冰雪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并持续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与品牌效应。面向未来,必须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冰雪文化资源,对与其相关的人文、历史、习俗、古迹等加强梳理统筹,推动与冰雪运动、文旅、休闲、科技、制造、康养等充分结合,打造全产业链条,通过创新活动方式等途径,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让百姓在广泛参与中拥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更好感悟冰雪文化精髓,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更多拥有吉林元素的冰雪文化IP。品牌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传承弘扬冰雪文化,推动冰雪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必须强化品牌意识,立足自身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从质量、创新、内涵等入手,倾力打造一批既有吉林特色又有国际水准的冰雪文化品牌、冰雪文化IP,推动品牌影响力、号召力持续扩大,市场关注度、美誉度持续提升,更好支撑吉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度挖掘、精心凝练,全面体现冰雪、雾凇、温泉、民俗等吉林冰雪旅游的鲜明特色,凸显冰雪文化的鲜活“符号”,推出更多歌曲、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和演艺节目,更好推动“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长白天下雪”等成为深入人心、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形象,重视冰雪资源的文化属性,赋予冰雪旅游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让冰雪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助推冰雪文化产业有特色、能出彩。
加强宣传推介,激扬冰雪文化“吉林风”。写好冰雪文化大文章,需以营造社会积极氛围为卷,以创新宣介手段为笔,借助互联网等渠道尽展“身姿”,唯此才能成就冰雪经济发展精妙篇章。要积极发挥吉林雪博会、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借助大众传播和社交媒体渠道,将吉林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独特的冰雪旅游品牌、丰厚的地域文化等内容传播好,不断擦亮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查干湖冬捕节、吉林雾凇节、长白山粉雪节等享誉国内外的冰雪文化活动“金名片”。着力推动吉林冰雪文化“走出去”,针对不同地区受众需求和接受方式,促进冰雪民俗产品、文艺作品更好“出圈”,让冰雪文化“吉林风”遍吹大江南北、刮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