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版:东北大地

老屋泥火盆

王耀忠

近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飕飕的西北风把我吹回久别的老家,猫冬数日。光阴荏苒,如今,老屯发生了巨大变迁,洋房新楼鳞次栉比,都享受地热、暖气取暖了,还有空调、电暖器、暖风等应有尽有的取暖设备,既干净又热乎,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温暖如春。

我发现,还有几户人家保留有残存的老房子,好奇地走进老屋,看见土炕上还摆着泥火盆,也许是这些人家恋旧的心理吧。

记忆里,童年的冬天,雪大没膝,天气极寒,每到这个时候,庄户人家家家户户土炕上都放置一个泥盆,装满从灶膛取出的火,叫火盆。

过去农村冬天一般都用火盆取暖,这是延续百多年的一种取暖办法和习俗。从记事起,我就记得各家在秋落开始制作泥火盆。制作泥火盆工艺亦有讲究,取大地黏黄土一篮,掺上麻秧,起到连接加固泥土作用,倒水和均匀,像醒面一样静置一段时间,用一个铁盆做模具,铁盆口朝下,扣在一个平坦的地面上,双手把醒好的黄泥抹在铁盆外层上,拍实、抹光,底座稍厚,上口略薄,边沿圆润,然后放置阴凉处自然阴干。待取下铁盆模具,一个像一只很大碗形状的泥火盆就制作完成了。有的人家还糊上一层烟盒纸,有大前门牌的、握手牌的、葡萄牌的,各式各样的烟盒纸,泥火盆变成了花火盆,美观漂亮,俨然一件精美的泥制工艺品。

早晚饭后,取出灶膛里的火,装在泥火盆里,用烙铁掖实,以保持放热,屋里一天都是温暖的。

泥火盆拉近了邻里间亲情关系,那记忆太清晰,也太深刻了。东院张奶奶去赵家串门,后院李婶来我家借簸箕,主家用泥火盆表达她们的热情,像纯朴的火盆一样热烈,“快上炕,快上炕,离火盆近点,烤烤手,暖儿暖和!”那热乎劲儿像泥火盆里的火一样温暖,然后把旱烟捏巴捏巴装进长烟袋锅里,用火铲儿从火盆里取一点火放在烟袋锅上点燃,递过去,随后东家长、西家短的就有唠不完的嗑儿,叙不完的情。

那年月,孩子们没啥零食可吃,泥火盆就成了制作美食的工具。寒冬腊月,从外面储粮的仓房里取几个冻得石头般硬的黏豆包,从地窖里取出几个土豆,埋在火盆里,不过半个小时就急得用木棍扒来扒去,盼它们快点熟。每当扒拉一下土豆时,一股热气冒出来,吹得灰尘四溅,落在土炕上。扒拉叨咕间,土豆、黏豆包就烧熟了,经过慢火烧制的黏豆包和土豆表面形成一层微黄的噶脂,特别好吃!口水一下就流了出来了。吹去黏豆包上的浮灰,剥去土豆皮,坐在泥火盆前吃得可香了。

泥火盆,给了一个时代以足够深刻的记忆,承载了太多的亲情和乡愁,还有人们勤劳奋斗、努力前行的故事……在心中萦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