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的主色

段丽娜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与鲜血铸成的不朽丰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提出,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应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的主色,进而将其打造成一门有思想、有温度、有吸引力的“金课”。

作为鲜明体现“两个结合”的精神结晶,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精髓,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前行道路上,把红色文化引入思政课堂、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能够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深刻的理论认识、深厚的精神力量,在思政课中用好用活这一生动教材,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更好地教育、引导、激励、鼓舞青年一代,使其主动担当新时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民族复兴的奋斗之中,在丰饶的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奋斗篇章。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尤其对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统筹安排,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红色文化素养,结合其自身研究和育人实践,有针对性地组建高水平工作者队伍。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强化教育培训理念,引导思政教师深刻认识红色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把握红色基因丰富内涵,切实提升推进红色教育进思政课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鼓励广大教师加强红色资源研究和传播,不仅要对历史事件加以深刻探究,更要对红色资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进行深入探索。广大教师应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凝练和合理选择,形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素材,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助力学生更好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的,中华民族是如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发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奋斗的无限热情。

讲好红色故事,让思政课更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故事是“通用语”,讲故事是好办法,故事中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精彩的情节能让过去的历史引起今天的共鸣,一个好故事可能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党走过了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广袤中国大地上、前行路途中留下了数不清的红色印记,有着不可胜数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把红色故事讲进思政课堂,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生动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影响力,能够更好发挥其立德树人教育功能。要系统梳理红色资源,持续累积故事素材,找准切入口和契合点,以饱满的情感和不同的方式将红色故事讲述好。广大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讲故事能力,当好红色故事主讲人、传颂人、传播人,以事实的逻辑呈现好红色故事,以历史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以理论的逻辑深化好红色故事,以教育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红色故事亲历者、烈士亲属、党史研究学者等,走进校园、走入思政课堂,精彩讲演红色故事,切实增强故事感染力和亲切感,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用好实践教学方式,着力打造“红色思政课”第二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承红色文化,要面向新青年、顺应新时代、把握新潮流,除了在校内课堂上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应强调“知行合一”原则,建立立体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内嵌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中,推动思政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而更好走进学生心中。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鲜活教科书。要重视实践锻炼的重要作用,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场馆中、延伸到田间地头,综合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等教学方式,助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深度结合统一,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深化认识、巩固知识,将理性认同自觉转化为行动践行。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缅怀革命先烈等教育活动,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努力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奋斗的种子。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数字化转化,让有意义的红色教育更有意思,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