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要求,并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源泉。我们必须进一步将其传承好、弘扬好,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团结奋斗,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其中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这些是我们自信自强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必须持之以恒加以传承弘扬,提升全社会对它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全体人民的家国情怀,为现代化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性教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文化自信自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党性鲜明地体现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追求和人格修养。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成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中,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有利于净化身心、培基固本、提升修养、增强党性。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性教育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党的建设的需要。要在教育实践中科学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修身立德、治国理政的智慧,带头坚守精神家园,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做优秀传统文化合格的传承者、弘扬者。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青少年抓起。要统筹谋划,将其科学引入课本、课堂、校园,使其和现实生活相贯通、与学生成长过程相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其文化魅力,更好滋养心田,这对于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引导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等都大有益处。坚持以文化人,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创新讲解宣传方式手段,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和特色活动中,让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心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宣传相结合,持续提升全社会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让其在历史长河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焕发新的光彩。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在内容表达、形式载体、体制机制上勇于探索,创造出更多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产品。借助“互联网+”,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范围,讲好身边正能量故事,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助推全民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