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从长白山主峰倾泻而下,向西一路奔流200多公里,就到达了临江城边的望江村。
江水千转百回流到此处,江面愈加宽阔,水流也愈加幽深,江水仿佛是被岸边葱绿的草木涂了色彩,又抑或是被蓝天浸染,渐呈澄碧。此时江天一色,水面上不时有野鸭翻飞,两岸青山倒映水中。
望江村坐落在鸭绿江畔,地形如同一只元宝。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口不足800人,耕地面积1550亩,人均耕地不足两亩。可是,望江村却是个富裕村,这里的人均收入在临江周边是首屈一指的。
望江村用有限的耕地,不仅解决了温饱,还使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乡村面貌呈现一派兴旺的气象。
要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答案也许不止一个,以我在这里驻村两年的所闻所见,我认为有一点最简单也最有说服力:望江村——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这里的主导产业以无公害蔬菜、葡萄、桃李、鸡心果为主。全村水果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其中包含日光大棚300亩。种植业的发展让望江村富裕起来,他们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精耕细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在农家的二十四个节气里,他们就这样忙碌着……
立 春
立春,应该是春天的开始,但在寒冷的关东大地上却不是这样。此时,这里远未见到春天的影子,大地还在厚厚的冰雪覆盖下沉睡。
这正是农村传统的农闲时间,元旦、春节、元宵节、二月二,节日的气氛浓郁。“耍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这是农家四季中最惬意的时光。但说起来这已经是早些年的事了,现在的望江村可不一样了,刚到立春,望江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这里的种植户几乎都有大棚,这个季节,是给大棚覆膜的时候。覆上膜,大棚内和大棚外就成了两个世界。大棚外还是一尺多厚的雪,而大棚内,雪开始一点点融化。随着阳光一天比一天炽烈,终于有一天,大棚内的雪全都融化了,地面上有了苔痕和绿草的影子。
在地下埋了一冬的葡萄苗(为了防冻,蜜汁葡萄苗每年都要埋到地下),也可以起出来了,它们一点点地苏醒,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舒展起枝条,迎接春天的到来。
还有种植应季蔬菜水果的农家,此时也开始忙着下种育苗,没多久,映衬着外面皑皑白雪的大棚里,就生机盎然了。
育苗育得早,种植户种植的蔬菜、水果就能提前上市,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还有一件事需要农人们忙一阵子,就是积肥。望江村的村民们不喜欢用化肥,而喜欢用传统的农家肥,鸡粪和牛粪是他们最常用的。他们总结出了经验:种葡萄最好是用鸡粪,种李子、沙果和梨等最好用牛粪。
过去送粪是又脏又累的力气活,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农机具已经很普及,农村几乎每户都有一辆三轮车、四轮车什么的,有的还带翻斗,卸车一下子就完事。望江村的蔬菜、水果好吃,用农家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这样,勤劳的村民们开始了备耕生产,把农闲变成了农忙。他们早早地把春天唤回。
芒 种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农作物长势也开始加快,正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
该种的农作物都下地了。都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一年有个好收成,就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误农时。
大棚里的葡萄已经很大了,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而大地里的葡萄,才刚刚抽芽,结出青涩的果实。那些草莓、桃李、鸡心果、西瓜都在茁壮地成长。望江村里种水果的多,种应季蔬菜的也不少,毕竟这里离城里很近,种上时令蔬菜,总是能卖个好价钱。
村书记王福江家的地就种得特别好,他是村班子的带头人,也是生产致富的带头人。每天忙完了村里的事儿,他就在自家地里忙碌。比如管理大棚就不是简单的事儿,打药、施肥、浇水、调温、测湿,哪一样都需要种植者熟练掌握。王书记经常向种植户们传授自己的种植技术。
村子里种地种得好的人家比比皆是。都说种田辛苦,但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进。比如原本翻地是很繁重的劳动,但农村现在有了翻地的机器,一个很小的柴油动力翻地机,犁地、翻土、开沟样样行,几亩地一个人用不上一天就干完了,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劳力。
在望江村,种地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就说农家的菜园吧,有的人家菜不仅长得好,看上去也赏心悦目,东一畦菜,西一畦果,都是自家喜欢吃的,韭菜、大葱、芹菜、小白菜、生菜、菇娘、草莓、西红柿……自己家的园子就是自己的天地,一定要侍弄得漂漂亮亮的。
葡萄、黄瓜和豆角是需要搭架的。现在种地用的架条也不一样了,可以从网上买,多半是竹子做的,不贵又轻便实用。在地里架好之后,整整齐齐的。
一代代农民在土里刨食,今天的农民却有着不一样的风采。他们遵照老祖宗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自然规律,用新的科学技术用心种植。农民在田里劳作时,有的喜欢在栅栏上挂一个小巧的音响,不仅可以听广播,还能把自己爱听的歌曲存到卡上,边劳动边听广播、听音乐。更有时尚的年轻人开启直播,在田间打开手机,向远方的朋友展示他们的收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地种得好,自己家的庭院也同样收拾得井井有条。望江村的人家都喜欢种花种草,在自己家的院里院外,都种上各种花草,有种芍药的,有种百合的,还有种东北比较罕见的牡丹的。哪怕是平平常常的花,比如串红、波斯菊、地瓜花什么的,开放的时候也是争奇斗艳,把小村打扮得花团锦簇。
侯找财是村里年轻有知识的新一代农民,他在务农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人搞装修,一年十多万元的收入,在村里算是富裕户。他的家装修得特别漂亮,院子用大玻璃装成阳光房,拓展了生活空间,还修了一个鱼池,走到他家门口,会看到鱼池上镶嵌着玻璃,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鱼在玻璃下面游来游去。他家还是全村第一个用空气能取暖的农户,让冬天变得洁净而温暖。
村里每年都评选最美庭院,评上的人家,会在门口挂一块牌子,这是荣光的标志。如果你到这些村民家去参观,一定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秋 分
望江村的主打产品是蜜汁葡萄和桃李,从6月份就开始陆续上市,一直到深秋还有。
这就如同打了一个时间差,让种植户的利益最大化。既保证了市场供应,也杜绝了过去农产品集中上市,卖不上价钱的局面。
人为土地辛劳,土地也给人以丰厚的回报。
望江村为了更好地服务种植户,于2021年成立了望江优品种植合作社工会组织,将广大种植户整合起来,共同推广新品种,比如蜜汁葡萄、汉白玉黄瓜、鸡心果等,同时交流种植技术,学习农科知识,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2022年,他们建造种植大棚4座,进一步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力量。
为更好地服务种植户,村里还建了一座冷库,种植户可以将暂时没有售出的果品放到冷库中长时间保存,种植户使用不收费,只需交纳电费就可以。
村民们很会算账,种植特色水果,一年收入一两万元不成问题,发展棚膜经济进行跨季蔬菜水果种植,收入甚至可以达到4万元。市场需要就是动力,目前,望江村已经占据临江蔬菜水果市场60%-70%的份额。
望江村的果蔬产业发展,也吸引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回流,他们的回归,又带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比如手机直播、网络销售。
如今的望江村,早就改变了过去的面貌。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宽带、有线电视,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庭院灯等。国家政策好了,村民也过上了好生活。
大 寒
秋收过后,秋风肃杀,大地一天天变得荒凉。原来那些生机勃勃的气息,那些花木葳蕤蜂飞蝶舞的场景不见了,天地间又进入一个轮回。
瑞雪兆丰年。随着一场场雪纷至沓来,田野被大雪覆盖。农民喜欢雪,有了雪,春天才会有更好的墒情;有了雪,越冬的农作物才不会被冻死;有了雪,明年的灾害会更少,收成会更好。
为了提高越冬葡萄苗的成活率,在入冬之前种植户还有一件事需要做,就是将葡萄苗埋到地下,春天的时候再挖出来。虽然很辛苦,但想到未来的收成,累点也值得。
在农村,传统的节日气氛还是很浓的。春节临近,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上学的人,在这个时候都陆续回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叙叙旧,唠唠家常。村里人最看重的是过年,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走亲访友。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做黏火烧、黏豆包、黏糕,有条件的还要杀年猪。村里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深受村里人喜爱的扭秧歌、踩高跷等节目,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红红的春联、夜晚的红灯笼,召唤着游子,温暖着回家的旅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如今,村里也正在考虑开展乡村旅游,主要有民宿、采摘等项目,让村民增加收入。希望有一天,大家能来望江村,感受一下新农村的面貌,感受一下千年流传的美好,依旧在这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