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深耕红色沃土 筑牢文化自信自强根基

李雨聪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任务。红色文化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曾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的吉林黑土地,“三地三摇篮”的红色标识深深烙印于此。深耕这片红色沃土,传承红色文化,从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答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道时代命题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铸造的,其蕴含的坚定人民立场、丰富精神内涵和鲜明实践品格,支撑着我们党由弱而强、由简而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我们党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根基血脉,更是今天激励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源头活水。文化传承着历史,也连接着未来。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文化发展中获取前行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历史阶段,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就必须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其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更好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发挥好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是传承文化、塑造未来的重要场域,是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关键平台。学校教育拥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将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和革命精神充分融入到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有助于推动其更加系统广泛、精准有效地传播,有助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深刻认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追求进步、站稳立场、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力量。

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推进红色文化传播,需要创新理念、优化路径,更新升级传播教育方式,唯此才能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要积极适应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贴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如,科学应用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手段,实现对受众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送,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质效。同时加快构建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各类媒体协作联动、同向而行,实现红色文化在不同传播平台联通互动,形成跨渠道传播矩阵,不断增强传播合力,有效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用好红色旅游这个推广渠道。红色旅游是深入挖掘传承、传播推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地包含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通过参观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沉浸式”体验等活动,参与者可更直观地感受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有助于厚植人民爱国情怀,激发奋斗激情。同时,把文化产业融入旅游发展进程,将红色文化元素植入旅游过程,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对于提升人们旅游体验、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在推动文旅融合过程中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审美、科技元素相结合,以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推出一批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特色突出的区域红色旅游品牌产品。如,用好用足遍布吉林全省各地的500余处红色资源,建设好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东北抗联精神核心展示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品牌项目,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

更好促进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方式联系在一起,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努力拼搏、合作互助、团结协作等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重要价值。要强化国际传播,把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去,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奋斗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并以此激励各国人民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不断努力。要努力构建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合力,加快打造现代传播体系,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立体、更鲜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